五一小长假前,就和淇淇一直心心念念要做一个新的日常惯例表(Routines)。
2015年,淇淇4岁半,我们一起做了第一个版本的睡前惯例表和起床惯例表;
2016年,淇淇5岁半,进入学前班,我们升级到了2.0版本的睡前惯例表;
2017年,淇淇6岁半,准备步入小学,我们想把2.0升级成3.0,很兴奋。
看她的惯例表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日常惯例表吧!
日常惯例表,是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中的一张,是用来鼓励孩子自我管理的一个工具。
顾名思义,惯例表就是用来把每天固定要做的事情做成一张任务时间表,来帮助我们管理时间。但你可别小看这一张小小的表格,里面可是有大大的学问,我可以讲两个小时都不带停的!曾经我发过一篇帖子《日常惯例表可以这么玩》,里面详述了惯例表的制作原理和原则,还详解了淇淇的1.0和2.0版本的惯例表。
这里我简单说说惯例表设计制作的步骤:
1,选好一个时间段(睡前或起床);
2,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在这个时间段内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大人尽量只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少直接给答案);这一步作为草稿不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只要列出来项目即可;
3,和孩子讨论每一项所需要的大概时间,然后在事项前写上时间;
4,排序并用新的纸来制作一张完整的惯例表,大人尽量旁观支持,孩子为制作主力;(制作方式可以是大人写时间和文字,孩子画画,当然如果孩子已经会写字就全权交给他们吧;也可以把孩子在做每一项事情的时候拍成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对应的位置……)
5,约定执行多长时间再来回顾,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经过小长假的散漫,我们一直迟迟没有制作新的惯例表,5月3日晚上八点半,终于,我俩坐在桌前,开始认真地头脑风暴了起来。
淇淇决定先做一个睡前惯例表,过几天再做一个起床惯例表。于是我们从“睡前都要干什么”开始,把要做的事情先写画到一张草稿纸上,是酱紫的:
我们按照倒推的顺序想出来的有:睡前在床上玩或者读绘本 —— 刷牙+洗脸洗脚/洗澡+洗小内裤 —— 收拾玩具 —— 玩&喂仓鼠 —— 练字、练琴、练功、学数学、读英文。
然后我们一边讨论一边在草稿上标注每件事需要多长时间并确定在几点开始去做,那五项练习和学习类的事务属于并列关系,但实在太多了,不可能每天都完成所有的,所以我们想出了按照一周几次的方式来标注。(这五项都是淇淇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其实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如果列上去就意味需要执行和完成,过多的任务会容易引起时间焦虑,何况现在还没进入小学,太多学习也没有必要。于是我们就商量如何合理安排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淇淇自己写上了每周希望练习的次数,我们一周后再回顾是否需要调整。)
所以你可以在草稿中看到:
- 21:30需要关灯睡觉,这之前的项目根据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往前推算。例如淇淇希望在床上玩15分钟,那就需要21:15上床;
- 洗漱这个部分淇淇用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来计算,她把每一项需要几分钟写下来,然后加起来再加上一点留给磨蹭的时间,这样就是半个小时,于是20:55需要开始洗漱;
- 收拾玩具需要10分钟,所以20:45需要开始收拾玩具;收拾玩具之前是玩的时间,淇淇需要15分钟,也就是20:30开始。
- 在这之前就是那五个学习和练习项目了,淇淇自己决定了次数,比如英语和数学是她自己选择的项目,也是她最爱的,所以她要一周7次也就是每天都要做一次;练琴和练功(包括跆拳道和舞蹈基本功)她都选择了5次;练毛笔选择了练习3次。这五项就算都做,加起来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我们如果是七点吃完饭并回到家,就可以顺利执行这个version 3.0的惯例表啦!如果晚于七点呢,我们就可以有选择地去做练习学习事务了!
把草稿往正式版本的纸张上腾的时候,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不同颜色的框把并列的练习事务和垂直的流程事务分开,这就是成品:
看她画每一个事项的图都是一个默默闭上嘴并且充满期待和惊喜的过程!
那五项练习事务我们单独做了一个表格,用这个方式来直观地判断哪个项目应该做了,哪个项目可以放一放明天再做,淇淇应该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合理安排及取舍的技能。
这么多内容,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了最后的制作,看着真开心!于是我和淇淇约定,我们试行一周后再回来反馈看看,效果如何。
5月4日,有舞蹈基础形体课,8点下课,回到家已经8:45了。
淇淇看看惯例表,该收拾玩具了,时间是10分钟,不过她今天没在家玩玩具,所以不用收拾,于是我们没怎么吃晚饭的肚子提醒我们吃点儿东西去,计划10分钟吃点儿零食水果啥的再喝杯奶。可是没想到,快速收拾完玩具的迪迪也跑来和我们凑热闹一起吃东西,结果就忘了时间,一下吃到了9:10分,所以当然澡后睡前的床上娱乐活动就不能实施了,如果现在赶快去洗澡,应该还来得及在9:30前后上床睡觉。
可是,他俩要喂仓鼠,我一想,也就2分钟的事儿,而且照顾好仓鼠也确实是他们的责任,要养成习惯。
谁知道这一喂,再一逗,10分钟过去了。我没好气儿地催:“赶紧去洗漱了! ”
心里开始着急地想:“还得洗澡,洗完了还得给姐姐吹头发,一弄又十点多睡觉了,明天肯定又赖床起不来,我还得一遍一遍催,出门晚了迪迪赶不上早餐要饿着……”我的妈呀!也就不到10秒,我大脑里的这些念头把我瞬间变成了愤怒的母狮子!我忍住火,把仓鼠笼子收了起来,俩娃跟我来到卫生间。
姐姐站在牙刷前发呆,迪迪衣服怎么也脱不下来 ,我一回头:九!点!半!啦!
我的火一下蹭地就上来了,冲他俩嚷嚷:“叫你们吃东西这么慢!叫你们还看这么久时间的小仓鼠!现在几点了你们知道吗?!回头明天早上我叫起床的时候谁给我哼哼谁就小心点儿!”
姐姐慌乱地往牙刷上挤牙膏,一边咬牙切齿生着气,挤不出来自己在那儿哼哼唧唧吭吭哧哧地,我更火大!心想:“本来就晚了,你还这着什么急,急有什么用,做不好反而耽误时间,早干嘛去了!”当然,还好我没有说出来这句话。我一把抓下卡在迪迪头上的T恤,脱了裤子,带他进了洗澡间,开始给他洗头。
水一冲,我突然一下意识到,我发出来的火不仅仅是针对他们两个人的,其实也有对我自己的愤怒。
我其实今天早就预期回来会晚,所以所有练习事务都可以不做了,反正也练了基本功了。当还是8:45的时候,我们如果没有边玩边吃这么长时间,我们如果没有喂仓鼠和他们玩,那么很可能9:10分我们就能上床了,这样还可以讲3个故事呢!
我的自责来源于:我没有提醒他俩时间,没有阻止反而和他们一起愉快地吃吃玩玩了半个小时。
然而我把心里被时间压力勾起来的火都怪到他俩头上了,原来期待的3.0版本惯例表的执行,在第一天就失败了,“神器”的失效令我有点沮丧,而我本来是可以阻止这一切的。
意识到这一点,我情绪好像就跑掉了一半。迪迪洗完上床之后,淇淇开始洗澡,我一边给她洗头发一边说:“对不起啊淇淇!妈妈刚才的火其实有一部分是对自己生气呢!因为新做的惯例表没能执行好,让我有点沮丧和着急了。”淇淇嘟着的小嘴放松了,我接着说:“不过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们今天没有执行好,不代表明天也做不好呀!谢谢你包容妈妈的脾气,我们明天一起再试一次吧!”淇淇情绪好像比我平复的还快似的,已经开始憧憬明天了:“我明天要把那个太极步好好地练习一下!”
俩宝洗漱完毕,上了床,我带着还剩一半的焦虑情绪开始洗洗刷刷,整个世界犹如战场喧嚣过后的死寂,我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刷完牙,深呼吸一口气准备洗澡的时候,从卧室传来迪迪的喊声:“妈~~妈~”,哎,洗个澡都不得消停,这又是要干啥呀!我没好气地回答:“又怎么啦!”迪迪大声喊:“我爱你”我石化一秒,突然觉得自己好好笑,比孩子还要孩子呢!这都多大的事儿,还和孩子生半天气,我赶紧回应:“妈妈也爱你~”卧室里没声音了,等我洗完澡出来俩宝都已经进入梦乡,一切那么美好。
当我把这篇文章写完的时候,其实已经又经历了一个晚上,这一次我们完成了练琴(新学了两首曲子)、数学练习(做了20分钟还舍不得放下书)、英文练习(淇淇学会了11个s开头的单词,我也学习了2个新单词),收拾玩具改成了清理书桌和柜子,因为东西太多,而且过程中收收停停玩玩,收拾了一半就停下来了,明天继续整理。时间不够放弃了喂仓鼠,洗漱完毕9点半上床没有了玩耍时间,俩宝关了灯自己在床上聊天,大概20分钟就都入睡了。
你看,第二天我们有进步呢!我们继续愉快并拉扯着奔向21天习惯形成期去了!
最后,来个1.0 - 2.0 - 3.0版本大集合吧!惯例表的好处是,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增加自信,其实这自信也会继续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在其他方面也能帮助他建立“我能信”的信念,而家长呢,当然就是可以放手轻松很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