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看《晓说》,高晓松讲了一段去拜访日本茶道大师木村中镇的故事。
最开始无非是喜欢和坚持,当慢慢有了名气,人生自然迎来新的选择。有一次,他参加一个节目录制,节目组寻到丰臣秀吉时代茶道大师千利休使用过的一组器具送给他,请他用这套茶具来表演和讲解。这位大师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在文化史上享有盛名,木村中镇微微颤抖着手,心里激动万分。
录制开始了,他边操作边演说,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可内心一个声音出来,“你现在是在干什么呢?你研究茶道不是为了今天面对人们去卖弄,碰一碰前辈大师使用过的茶具就兴奋成这样。”心里的声音说,“你丢失自己了”。
结束后,他平静下来,认真思考这件事。本来他计划开个培训班或者上上节目,这水到渠成,有钱了就可以买到那个喜欢的宋代瓷碗。可是,有了这个碗又能怎么样呢?下一次还会想要唐朝的碗,想要更多更稀罕的器件,贪婪和欲望是无穷尽的。
他把大师的茶具收起来,用回自己原来的,沉下心来继续潜心修炼。他说,我学习茶道,不就是为了守住内心吗。高晓松问,那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事业,或者考虑转行让自己多一个选择,他很惊诧,“我才做了25年啊”。
道在我心,一以贯之。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如此吧。
人生路每当走到新的节点,它都会想办法给你提醒,一旦意识到,就会发现方方面面都暗暗透出信号。最近我常想,如果下一刻要死了,会怎么样?当然会不舍,但更多的是遗憾吧、或者接近悔恨的一种情绪,想做的一直没有做,梦想还卧在心底,这一生,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
前几天看了一篇采访,采的是《奇遇人生》总导演赵琦,文章是自述,很长,输出很多观点,很有道理又很容易懂。他提到最近7年在拍的一个人物,郭川,第一个成就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
刚开始拍是觉得有意思,别人没做,他做了。后来,郭川完成挑战,理论上该收尾了,他自己也说,完成后可能就回家了,孩子刚出生,自己也算功成名就,取得的成绩也算对自己的一点交代...但是并没有,他又去航海了,这件事持续做着,谁也不知道故事会通向哪儿,直到郭川在海上出了事。
“这件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好像冥冥中这个结果就在那儿,郭川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无限靠近了这个结果,直到这个结果到来。”“我们都认为在家里住得舒舒服服,不愁吃喝,是很幸福的事。但是不一定,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可能向往着一个人丢在海上的生活,又孤单,又寒冷,又忍受着寂寞,还要冒着风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赵琦说,他因此理解了更多人生的问题,人终归是孤单的,只有你自己能产生自我满足。大多数人,选择闭上眼不去看,压下去不去想。能承认,已经很勇敢,那承认以后你会不会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再往下,就是你愿不愿意承受采取行动的后果。
在自我实现和责任中间,一个人的平衡在哪儿?追寻自我,是否值得把一切东西都抛开?有的人一生都在犹豫,有的人选择勇敢尝试。当生活向你示意,你愿不愿意接受,被推着向前走?无论怎样,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终究要自己承担选择之后的结果。
赵琦说,“但我认识到可能要勇敢,因为我觉得人一辈子最终冲向的就是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