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上张无忌这个金庸男主?

对张无忌的观感,很复杂。

小时候看《倚天屠龙记》,觉得他的锋芒完全被赵敏和周芷若盖住了,没有金庸江湖里大侠的一贯风范。

虽然练得绝世武功,年纪轻轻已手握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圣火令等多门武功绝学,坐拥武当第三代最受欢迎弟子和明教教主的头衔,但总感觉他很“弱”,有点婆婆妈妈。

既没有乔峰英勇果敢的男子气概,也缺乏郭靖的坚忍不拔之志,还不够聪明机智,常常被女人骗的神魂颠倒。

除了谈恋爱,好像就没有干几件正事。谈个恋爱还谈的人人唾弃,被吐槽见一个爱一个,“一把茶壶配四杯”。

这次重刷吴启华版《倚天屠龙记》,对他改观的同时,也有点理解金庸为什么会塑造这样一个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没有主见的男主了。

ps:吴启华黎姿佘诗曼版真是yyds~,很多改编我觉得很合理很精彩。

01大是大非上有原则

作者曾这样评析张无忌:“他武功虽强,性格其实颇为优柔寡断,万事之来,往往顺其自然,当不得已处,也不愿拂逆旁人之意,宁可舍己从人。”

“顺其自然”,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无所谓。

但他是不是对所有事都无所谓呢?

不是。

比如他一直秉承的侠义心肠,小小年纪,誓死也不说出义父的下落;勒令明教教众不得互相构陷、不得残杀武林正道;再被“女色所惑”,也不违背师门,不违背侠义,不违背良心。

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一直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而那些让他犹疑不决的事情,他也并不是完全无欲无求或者照单全收。

比如当明教教主,虽是在危难之时被众人晓之以情,并非他的本意,但他也不是全然没有主动性。

从他发号施令、调兵遣将、安排教内事务等细节都可以看出来,他对这个教主并不排斥还很怡然。

尤其,在灵蛇岛上,找到谢逊后,他也没有坚持遵守诺言,移交教主之位,行事作风依旧以教主自居。

与周芷若订婚,与其说是奉谢逊之命,不如说他哀莫大于心死。像周芷若说的:被赵敏伤透了心,借此转嫁情感。

不与周芷若拜堂,看似是受赵敏所迫,其实,正中他的下怀。那个时候,他以为赵敏背叛了他,又跟芷若有婚约,他无法确定自己的心之所属。

说了这么多,其实真正的道理只有一个:如果你不愿意,没有任何人能强迫你。

张无忌也不例外。否则,他16岁的时候,怎么死也不肯跟殷离走呢,才只过了5年,一个人的秉性又能改变多少呢。

至于,他的优柔寡断,缺点是没有主见,难以做决定;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谨慎和宽容,尤其,对他这样身怀利器,拥有强大能量的人来说。

如若不是他的犹豫不决,赵敏早中了周芷若的算计,被他愤恨时一掌打死了,又何来日后的爱美人不爱江山?

02他在感情上的犹疑竟然让我觉得很难得

哪个女孩儿不喜欢乔峰的至死不渝和忠贞不二呢,可这样的男人现实中太少了。

张无忌代表了大多数普通男人在感情里的审美,看见漂亮美女就忍不住多看两眼,说话都不自觉温柔几分。

他最被人诟病的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其实也不太准确。

在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里,情爱这件事是不能宣之于口的。

他对周芷若始终保持距离,曾当着她的面向宋青书言明只是感念少年情谊,并无非分之想。其实,就是变相的拒绝。

对小昭,也是教主对下属,公子对侍婢的体贴。而且,吴启华版的小昭,一直是忌敏cp党和神助攻。

唯有对蛛儿有过承诺,可俩人都没有十分放在心上。殷离一再申明即使他对她好,她也只喜欢少年冤家张无忌,而非眼前的曾阿牛。

张无忌呢,就以为,他们都长大了,情意还在,但并非爱情。

婚约只是给临死的蛛儿一丝慰藉。

他最爱赵敏,可也最对不起她。

前期,不尊重过她的立场,后期对她缺乏信任。甚至用“不再见她”来威胁她不许伤害周姑娘和他身边的人。

是赵敏一直在体谅他,信任他,给他安全感。

所以,张无忌会选择赵敏一点也不奇怪。

其他三女都有各自的有所求,不得已和放不下,只有赵敏为他牺牲了一切。

在周芷若及其他人那里,他是强大的那一个,需要不断的输出力量给别人。

唯独赵敏,是给他力量的那个人。

在得知周芷若才是杀害蛛儿盗取倚天剑屠龙刀的真凶时,他并没有像恨赵敏一样恨她。

一方面是因为他最初的恨意和愧疚已经有了出口,而且时日已久。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爱赵敏。所以尤其不能接受她的背叛和算计。同时,意味着他们又站在了对立面,他将再一次失去她。

他在感情里让我觉得难得的恰是他的慢。

慢慢发现心意,再徐徐图之。

比起一开始不甚了解,就表明心迹,山盟海誓。他的慢,更有安全感。

毕竟现实里,不仅没有那么多的一眼定终身,反而有太多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年轻时,总是希望快一点,快点擦出火花并急剧升温,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

现在,才发现慢一点的好处,有一个社交定律是,10倍速亲近你的人会在未来某个时刻10倍速离开你。

不求最初是你,只愿最终是你。起心动念,一颦一笑,都充满“从前慢”的含蓄。

03成年后的张无忌为什么不想报仇了

《奇葩说》里有一句话,应该是对过往恩怨最好的注解。

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蔡康永回答:“那不是原谅,而是算了。”

小时候太过弱小,才会记恨,长大后有了能力,再看那些人,恨意会莫名减弱。

一是已经没有成就感;二是一路走来你的世界越来越宽阔,早已趟平了那些罅隙和沟壑。

练过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后,张无忌的力量强大了很多,在光明顶上,他以一人之力对抗六大门派,丝毫不掩饰武功和内力。

展示自己的强大又不杀你,但拥有随时杀你的能力,就像小孩子绑着蚂蚱腿一样,诛心才是最狠的复仇。

对张无忌来说,他不是原谅,也不是算了。而是仁义与放下。

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

为什么他顺其自然,就能各种好运附身,有些人顺其自然就会失足堕落?

归根结底,是人性和品行。

张无忌重信守义,看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兼容正邪。

正是他的豁达和仁义,招致好运纷来。

别人求之一生而不得的东西,于他却只是平常。

他能把一盘散沙、互相残害的明教教众团结起来,共逐胡虏。能同时吸引倚天四美。可见其得人心。

又能看透权势的腐蚀,无视名利,功成身退飘然而去。其心胸可见一斑。

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如此看待张无忌的优柔寡断。写完这篇文章,突然觉得人生好奇妙。

曾经坚持认为的有一天会完全推翻,就像曾经得不到的竟然会成为日后的小确幸。

真是一个好玩的旅程。

不知道若干年后,再读原著又会是怎样的心境,期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