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日志》
李本聪
49、全民阅读的问题
(2018.12.5.)
清末,开办商务印书馆的张济元,在写给实业家盛宣怀的信中说,我们有四万万人,但识字能阅读的也就四十万。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白了,印书馆印出来的书,万分之九千九百九的人是读不来的,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来读。这万分之一的人,也还不会个个阅读商务印书馆的书。新中国成立前,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全民阅读无从谈起。义务教育普及前,广大的乡村人民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尽管扫盲扫了几十年,全民阅读也说不上,毕竟生存是刚需。
到了今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马上就要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了,全民阅读的条件具备了。在德国,写书、印书、卖书,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家家户户有书架,用来存放图书。互联网这样发达,国民还是愿意捧着纸质媒体在阅读。我们的情况恰好颠倒过来,老老少少有智能手机,闲来就抬个手机在刷屏发微信。全民阅读是一种文化传统,传统的形成不是几十年,而是几百年,我们差的就是这一点。你可能会说,远在宋朝的真宗皇帝就提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读书太功利了,读书就为了做官,读书为了娶美女。不是为了思想的丰赡,不是为了视野的开阔,不是为了人生的幸福,不是为了人格独立和尊严。如此阅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还不能导致民强国富的阅读。
大学生、教师,应该是阅读的主力军了。大学生读些什么书?美国大学生阅读排名前三本书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国大学生读的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这些书我都浏览过,有些是在网上断断续续看的。假设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站在一起辩论,高下立刻就会分明。这个分明不在技术,而在思想。看来只有全民阅读作为基座,金字塔顶端的阅读才会深入和深刻,我们这个民族才会不但以经济大国出现在世界上,还以思想大国出现在世界上。至于教师中的乡村教师,令人遗憾,他们基本不读“课外”书。
50、权利和真理
(2018.12.6.)
老师:“同学们,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是,某某辅导丛书,第几页到第几页。做完了家长签上名,明早带来老师检查。”这是权利,这是老师权威的应用。
学生:“我在阅读,我在产生问题,我在思考,我在给出答案;我在观察一只蜜蜂,为什要在花朵上采集花粉,蝴蝶为什么不会酿蜜……”这是真理,这是在寻找真理,这是在导致真理的发现。
大量的读书人,通过国考、省考,涌向权利,拥有权力。权利这个正三角形,越上越集中,最后到达顶点——中央政府。那么,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一切权力的拥有者,最终都是权力的奴隶。难怪鲁迅先生要说,中国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坐稳了奴隶的人,一类是准备做奴隶的人。权力的特征是服从,我要你怎样你就怎样,我怎样说你就怎样做,只能用“嗻”或“是”来表达。权利需要的是统一思想,最好是用一个人的思想来代替一国所有人的思想。而探索真理却不希望这样,它需要的是没有禁区,百花齐放。
独立地思想,自由地表达,一切权威都是可以怀疑的,一切既定的都可以重新审视,一切事物都可以有自己思考后的看法。真理是这样产生的,真理的实质是这样的。权利跟真理很难居住在一个屋檐下。如果说衙门是产生权力的,那大学就是产生思想和寻找真理的地方。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衡量,我们今天的大学,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究竟有多少能考试及格?
作者:李本聪,男,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副高职称。云南省特级教师。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坐轮椅上下班,担任过21年小学副校长。先后在国家、省、州、县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万字教育专著《做个爱思考的老师》。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请留下一点痕迹呗,您的点赞、留言、想法都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