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盛誉的汉代“飞将军”李广,为何一生不得封侯?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给予了西汉名将李广极高的评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也在《燕歌行》中写到:“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然而备受后人景仰缅怀的一代名将,为何终生不得封侯,反而落个花甲之年自尽身亡的下场呢?
我们先来简略回顾一下这位飞将军的传奇一生,然后分析其命运与性格中的悲剧,试着找到“李广难封”的原因。
传奇的一生
射术高超,勇猛绝伦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
李广自幼苦练家族祖传射术,成为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他射杀敌人一定要在数十步之内发箭,因此每发必中。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被升为中郎,成为皇帝的骑士侍卫。
文帝有感于李广的勇武,曾说道:“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汉景帝年间,李广被擢升为陇西都尉,后来又历任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等职。李广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抗击匈奴的前线都做过郡太守,常常与匈奴打硬仗。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李广出兵雁门关,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匈奴人仰慕李广的威名,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捆在网袋里生擒回去。他观察到旁边有个匈奴少年手执弓箭,骑着一匹好马,便趁匈奴士兵不备,突然飞身跳上那匹马,抢过匈奴少年的弓箭,边骑边射,终于杀出重围。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飞将军”的称号。
爱兵如子,深受拥戴
李广做将军时,每逢有赏赐,大多分给部下,因而他虽为官四十多年,却没有积攒下多少家产。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如果士兵们不能都喝上水,李广便同忍干渴;如果士兵们不能都吃上饭,李广便不尝饭食。因为爱兵如子,李广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士兵们都愿意追随他,边境百姓也很拥戴他。
敢于承担,自尽身亡
李广率军最后一次出征匈奴,但部队在行军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后来才跟大将军卫青所率部队会合。卫青问及李广部队迷路的情况时,李广不愿回答。卫青便派人传唤李广的部下前来回话。这时,李广站出来说:“这些校尉是没有罪的,是我自己迷路了。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由此可见,他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将领。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
命运与性格的悲剧
命运多舛,错过机遇
李广为什么一生不得封侯?
李广的堂弟李蔡与其同朝为官,人品、才能都不及李广,名声更与李广相去甚远,然而却被封为乐安侯,官至丞相。连李广的儿子李敢都因跟随霍去病出征匈奴“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而封为关内侯,甚至李广的不少部下也凭借军功封侯。而李广征战一生,勇猛无双,还是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的元老,却一直没有封侯。
事实上,李广一生有几次封侯的机会,但都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最接近的一次是在李广任骁骑都尉时,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兵讨伐吴楚七国之乱的叛军。在那场战役中,李广夺取了叛军的帅旗,名声大震。回朝后,本应论功封赏,但由于李广私自收受梁王刘武授予他的将军印,而被景帝取消了封赏。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李广出兵雁门关,中匈奴埋伏而被俘。其后他虽奋力逃脱,收集残部返回京师,但因部队伤亡太大,自己又被活捉,按律当判斩首,后来汉武帝开恩将其贬为平民。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李广再次被任命为后将军,出兵抗击匈奴。当时,很多统兵将领都立下了战功而被封侯,李广却再次无功而返。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李广与张骞一同出兵匈奴。李广的部队被匈奴兵围困,与匈奴兵激战之后,死伤惨重。这时张骞的救兵才赶到,协助他击退了匈奴部队。此次出击,李广所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张骞责任最大,获罪贬为平民;李广被判功过相抵,也没有得到封赏。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李广在多次请命出征之后,终于被汉武帝任命为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兵匈奴。然而,此时李广已年过60岁,汉武帝认为他“数奇”(命运多舛),特意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匈奴单于正面对阵。行军过程中,卫青发现了单于的驻地,便决定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前去偷袭。同时,卫青命好友公孙敖与他一起对阵单于,而派李广从东路出击。
李广向卫青请命与匈奴单于正面作战,说出“臣愿居前,先死单于”的豪言壮语。然而,卫青没有同意。
李广一气之下,拔营而走。东路道路崎岖,水草又少,李广的部队因为缺乏向导而迷失了方向,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与大军会合。
战功不够,率性而为
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但都是小规模战役,而且败多胜少,至多功过相抵。
汉武帝时,论赏封侯的标准是斩获敌首上千,李广未能达到这一标准。而与他同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同样出征匈奴,却多次斩获敌首数千以至上万。据统计,卫青一生七次出征匈奴,一共斩获首虏五万多级;霍去病四次出征匈奴,斩获首虏超过十一万级。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李广的战绩都不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作为汉代最著名的将领之一,李广为何在疆场上频频失利,成为一个不称职的将领呢?这与他的性格有关。李广武艺、射艺超群,英勇过人,爱逞匹夫之勇,加之少谋略,所以一对多的格斗能占上风,带兵作战却没有章法。
汉景帝时的典属国公孙昆邪曾称赞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然而紧接着的评价却是“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古人的批评往往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公孙昆邪其实就是批评李广只是一勇之夫,暗示李广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统军之才。
结合《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也可以证实,李广在多次战役中凭借自身的好武艺和好箭法击退了敌人,但几乎看不到他统领军队集体作战的描述。
在军队管理方面,李广对部属缺乏纪律约束,李广的部队没有严格的编制、队列和阵势。士兵晚上不打更,也不巡逻自卫,只在远处布置侦察兵。这样松散的管理不利于严肃军纪、提升整体作战能力,而且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缺乏应对能力。这也导致他经常会陷入匈奴的埋伏,处于以寡敌众的不利境地。
心胸狭隘,气度不足
有一次,李广与懂得卜算的王朔聊天,说:“自汉朝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很多才能不及我的人都已按功封侯,唯独我没有封侯,是命中注定吗?”王朔不答,反问道:“你可曾做过什么悔恨的事情?”李广想了想,说:“我做陇西太守时,羌族人造反,我诱降他们后,又杀死了他们。”王朔说:“这就是你不得封侯的原因了。”
古人认为“杀虏不祥“。杀死俘虏反映出李广的胸襟气度不足,这成为阻止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体现李广胸襟狭隘的还有下面这个更突出的例子。
元狩二年李广被贬为平民,在家闲居时,常和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到南山中打猎。
有一天夜里李广错过了时辰,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有一位忍受过“胯下之辱“的一代名将韩信。韩信做了大将后,将当年侮辱他的小民招到军中,做了一个不小的官。
同样是受人侮辱,韩信能不计前嫌,李广却睚眦必报,可见其心胸狭窄。
对我们的启发
李广声名赫赫,却不得封侯的悲剧人生,对于今天处于职场和生活中的我们,有几点简单的启发就是:
*认清自己的性格缺陷,努力去完善它;
*有效展示自己与职位相匹配的能力;
*重视团队合作,避免孤军奋战;
*心胸开阔,宽容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