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奉本34诗解1德多为象春秋书大
题文诗:
礼继天地,礼体阴阳,而慎主客,尊卑贵贱,
大小序位,外内远近,新故级差,德多为象.
广博众多,历年久者,为万物象.在天象天,
莫大日月,天地光明,莫不照也.星者大辰,
北斗常星,部星三百,卫星三千.大火大辰,
二十六星,伐十三星,北斗七星,常星也者,
二十八宿.其宿多者,二十八九.犹蓍百茎,
而共一本,龟千岁宝.是以三代,传决疑焉.
得地体者,莫如山阜.得天得众,莫如天子,
受命于天.下至公侯,伯子男爵,海内之心,
悬于天子,疆内之民,统于诸侯.日月之食,
竝告凶象,不以其行.茀星东方,于大辰星,
入北斗星,常星不见,地之震动,沙鹿山崩,
王公大夫,其篡杀者,春秋皆书,以为大异;
不言霣雨,众星茀入,原隰袭崩,小民死亡,
不决疑於,众草木也.唯田邑称,多著主名.
君将不臣,臣不言师,王夷君获,不言师败.
奉本 第三十四 1
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以德多为象。万物以广博众多,历年久者为象。其在天而象天者,莫大日月,继天地之光明,莫不照也。星莫大于大辰(1),北斗常星。部星三百,卫星三千。大火二十六星(2),伐十三星(3),北斗七星,常星九辞(4),二十八宿。多者宿二十八九。其犹蓍(5)百茎而共一本,龟千岁而人宝。是以三代传决疑焉。其得地 163体者,莫如山阜。
人之得天得众者,莫如受命之天子。下至公、侯、伯、子、男,海内之心(6)悬于天子,疆内之民统于诸侯。日月食,竝告凶,不以其行。有星茀(7)于东方,于大辰,入北斗,常星不见,地震,梁山沙(8)鹿崩,宋、卫、陈、郑灾,王公大夫篡杀者,《春秋》皆书以为大异;不言之众星茀入、霣雨(9),原隰之袭崩(10),一国之小民死亡,不决疑於众草木也。唯田邑之称,多著主名。君将不言臣,臣不言师,王夷(11)、君获,不言师败。
【注释】 (1)大辰:星名,又名大火,也就是心、房、尾宿。(2)大火二十六星:应作“大火十六星”,大火包括房、心、尾宿共十六星, “二”字衍。(3)伐十三星:《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伐) , 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小三星隅置,曰觜觽,为虎首,主葆旅事。”这里的“伐十三星”包括《天官书》中所提到的这十三颗星。(4)常星九辞:“九辞”是衍文,“常星”应与下句连读,作“常星二十八宿”。《五行志》:“常星二十八宿,人君之象也。”可为证。(5)蓍(Shī) :一种多年生的草,因其经历多年,古人以为知识渊博,所以用其茎占卜。(6)悬:本指天子所辖之行政区,这里指管辖的意思。(7)茀(bèi) :慧星的一种。(8)梁山沙鹿:指山西吕梁山的沙鹿山。(9)霣雨:陨石雨,即落下陨石。霣:同“陨”。(10)原:指平原。隰:指沼泽地。袭:传来。(11)夷:同“痍”,受伤。
【译文】1
礼,可以接继天地,体现阴阳,审慎地处理你我彼此关系, 使尊卑、贵贱、大小地位有次序,区别外内、远近、新旧的等级,把德行多当作表象。世上万物因广阔博大众多,经历的时间久远成为表象。那些在天上并表明上天的,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大,日月接继天地的光明,没有什么不照耀的。星宿中没有比大星辰更大的,北斗是固定不变的星宿。中官之星共有三百,东西南北四官之星共有三千。大火星共十六星,伐星共有十三颗星,北斗共有七星,恒常之星共二十八宿。星宿众多计二十八九个。它如同蓍草一样茎虽有一百条,而根部却只有一根,龟的寿命可达千年人以为宝。所以夏、商、周三代的文字记载用它决断疑难。万物当中能得大地细微区别的,没有能赶上山丘的。
人类中了解上天了解众人的,没有谁能赶得上秉受天命的人。往下一直到公、侯伯、子、男各爵位,普天之下的人心都统辖在天子,境内的百姓都统管在诸侯。日蚀月蚀,都预示凶象,不用它们亲自去做。有一种彗星出现在东方,在大辰座附近进入北斗座,恒定的星宿没有出现,发生地震,梁山沙鹿山发生山崩,宋国、卫国、陈国、郑国发生灾害,王公大夫篡位、杀君的,《春秋》全与大的自然变异现象同时记载;不记叙星宿有彗星侵入、发生陨石雨,平原、沼泽传来崩塌,整个国家的普通百姓死去或逃走,不能用众多草木来决断疑惑。只有田地都邑的称名,多写明主人的名字。国君帅师出征不记臣的名字,臣帅师不记军旅名称,天子受战伤,国君被俘获,不记录军旅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