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一记
*很有趣的是,说“男女”极为顺口,而说“女男”就颇有几分拗口,这是一个抬杠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执拗地把标题从男女改为了“女男”。
今天看人物的文章《一个反击猥琐男同学的女孩,与她清新的勇气》,看到四亿那么努力地为自己发声,真的很感动。
在女性与男性对峙的时候,女性从生理上是处于弱势的(大部分情况),而在心理上很多女性并不比男性逊色几分,反而可能心理更加强大。
里面有一部分很触动我:
其实我妈妈比较矛盾,她一方面会告诉我,你要成为一个特别自爱、独立的女性,但另一方面,她经常以那种过来人的语气说,你要利用女性的优势去以柔克刚,不可以总是这么硬邦邦的,这样男人才会更受用。我和她讨论过这个问题,给她打了非常长的一段话:这个说法我不接受,我希望修正一下你这句话的性别前提,不只是女人,人都需要有柔软的一面,一味的莽夫是走不远的,但我不希望你把这个道理单单以女性的身份来告诉你女儿。她说她认同我的话。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鼻子一酸,觉得这样的父母实在是可贵。不论如何,也可能是我的家庭教育里,我的父母没有表达出很多“我认同你的话”这样的情绪,让我觉得父母能够从客观层面去认同子女的想法,是难能可贵的。
再者,就是妈妈对于女性在和男性对峙,和女性单独作为自身时候的方式选择。其实这并不矛盾:妈妈是想说,我们作为女性,一定要自爱、独立;但是在遇到一些我们掌控之外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变通,学会示弱,让自己度过这一“劫”。
这个时候其实我更多地去赞同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当然排除这一类人身攻击、身体伤害,在其他无伤大雅的方面,去适当地展示自己“小女人”的一面,也是十分有趣味的。
也可能是我受到的教育。我的妈妈一直告诉我,要做一个“小女人”,在一段关系里不要太过于强势。
我是十分理解的。因为在她们的年代,女性这个话题还没有完全被说开,女性仍然需要依附着男性。但是时代在变化,韩国的单身女性公寓使得两性关系在生活里变得可有可无,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每个人的沟通更便捷,距离也更短,也就加快了情感的消耗。
有些东西的加快必定带来有些东西的消亡,网速加快,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速度也就加快,而耐心、感情这一类需要被时间、岁月细细打磨的元素,就变得浮躁了起来。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关系被重新定义——缺失了打磨的基石。
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满满的敬佩。
要做一个“硬邦邦”女性,其实是不易的。就如网络上的许多漂亮妹妹收到了许多恶意的揣摩,以讹传讹,这些都需要大家成为一个“硬邦邦”,努力地反击回去。
在职场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性骚扰,就只是单纯的工作任务的问题。例如一位平级男同事写了一份流程给翻译,需要翻译成其他语言,在翻译指出错误的时候,则表示不接受错误,并且说已经与上级请示过了。
后面男领导站出来替男同事说话,翻译百口莫辩。
这是一件说白也白,说黑也黑的事情,不可否认的是,性别的差异仍然带来了一些细节的问题。
又例如《令人心动的offer2》中说法学院的男女比例是三比七,但是成为律所合伙人的大部分是男性。当然,这就又回到了开头所说的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上。
四亿也说在后来她也收到了许多“荡妇”羞辱词,但是她不怕,她说:
我知道,很多事情不是毫不费力就能轻易完成的,如果我们需要争取的东西是60分,我们要表现出200分,才可能得到那个分数。
没关系,如果能看到结果,就算只有60分,那300分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男女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长久的问题,也在慢慢地进步,从今年民法典出台可以看出,原本的模式在逐渐地被打破,但是这个天平是否还会再次倾斜、变为平衡是否还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