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以0:3不敌澳大利亚队,在12强赛上迎来了开门黑。我没有看当天的实况转播,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仔细地看了回放。
我惊奇地发现,这次比赛中国队踢得少有的中规中矩,一丝不苟,但最后却一丝不挂地输了这场比赛。为什么?
整场比赛我们的队员状态都不错,传球控球失误也不多。从跑位,传接都看得出,中国队是做了较充分的准备的。
在比赛最初的20分钟,澳大利亚队有点慢热,中国队并不处下风。武磊在禁区小角度射门打在边网上还是有威胁的。
但是,24分钟以后,回过神来的澳大利亚队连续两次破门,从此掌握了了比赛的主动。虽然下半场前15分钟,中国队加快了进攻节奏,场面上有些许赶上,但架不住澳大利亚反击再攻入一球,最后中国队颗粒无收输掉首场比赛,目前在小组中垫底。
说实在的,我认为中国队的表现是近几年表现较好的一场比赛,但由于主教练战术上缺乏想象力,致使中规中矩的国足的比赛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我认为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主教练的指导思想上。
这场比赛中国队为什么发挥不错却输得一干二净呢?当然实力不济是根本原因。但实力不济是明摆着的事情,所以没有出奇,就不可能致胜。
但中国队却和对方打起了阵地战,踢得看上去像德国队,但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四平八稳地玩过三板斧后,较强的澳大利亚自然就要给你一顿胖揍了。
中国队这样踢既看不出取三分的野心,也看不出保一分的决心,那么只有丢三分这一条路了。
我在前几天的一篇博文里已经提到,中国队本场12强赛要取得成功,就需要出奇制胜。而出奇制胜的集大成者就是这次中国队启用了归化队员。我们千辛万苦、劳师动众地搞成了归化,就要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因为这就是大的战略。
从这场比赛来看,每个队员拼得都很顽强,但就是觉得缺少一个中场核心,使整个球队看上去是一部机器人一样,只有程式似得传接跑位,没有灵魂,所以不能给人眼睛一亮的闪亮时刻。缺少有创意的中场组织者是最大的原因。
当然在现役本土球员里很难找到这样有灵性的组织者,那么归化球员恰恰是可以补上这个位置的。但是,李铁在前锋线用了埃克森,在后防线用了蒋光太,中场却没有起用归化球员,令人很是费解。
中国队既然引进了归化球员,就要毫不犹豫地使用。因为如果国内球员实力能堪大用的话,那就根本没有归化的必要了,这个逻辑是非常简单的。
如果让阿兰这种归化球员做本土球员的替补,那就是浪费了归化的名额,对归化球员本人,对球队都是损失。如果阿兰状态不好,那就应该换其它归化球员。否则就应该坚决地使用他。
李铁应该在三条线都启用一名归化球员,形成“归化轴心线”,围绕他们制定战术,所有本土球员都应该权利配合支持这条“归化轴心线”来穿插跑动,相信局面一定有所改观。
希望李铁能够理解中国足协引进归化球员的政策逻辑,在训练和比赛中一心一意地贯彻执行。如果哪位归化球员不符合你李铁的战术要求,那就果断地引进其他归化球员加以替换,而能应该让归化球员坐冷板凳。这在逻辑上是有矛盾的,那么在效果上也一定是不会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