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单位工作了6年多,说实话我对各种荣誉和大家在“争取”的事儿都不是很care。但奇怪的是,最近这几天,在我因为自己的原因抽离这个群体然而又还在上班的情况下,我忽然发现自己关注了很多同事们在干什么,他们拿到了这呀那呀的荣誉,然后我内心的某个地方在说我想要。而且,似乎那些他们获得的东西,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是我之前都没有投入时间在上面。
最奇怪的例子就是下周三的考核了。我原本想借着自己休假直接忽略掉的,但跟心理中心主任一说,她说你要好好准备啊,这个要排名的,然后我打开通知认真看了眼,前五名有1000块钱,于是不知道是1000块钱打动了我还是胜负心激发了我,昨天一天,我就在办公室里整理我的PPT。认真地把一年的工作都梳理了一遍。然后还想着这两天再稍微调整一下格式或者表述的顺序,把整个稿子整出来。
一个准备休假的人,莫名其妙被燃起了斗志,是不是很搞笑?
我连下周三我是不是躺在医院都不确定呢!
晚上回到家很及时地睡了一觉,然后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喻丰教授的采访文章,瞬间被圈粉了。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认真地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中,说很多“喜爱”是源自于投入,但是对于身外物,他又似乎很不care,他随意地打破自己的舒适圈,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寻找着更多的体验。这种生活方式就很有趣了。
有时候"体验"并不需要是地理层面的扩展,它可以是在现有的范围内,做很多不一样的事,体验很多不熟悉的事物,经历做那件事带来的独特感受。
科研是一种。也是我接下去几年里想要好好玩一下的东西。我记得喻丰在公众号里有提到,发表只是一种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将研究结果与人交流。目前为止,我做的积累还太粗浅,需要进一步花精力和功夫下去,看看五年后的自己对于科研的态度会有怎样的变化。
旅行可能是另一种。
昨天半夜我看了香香在澳洲一个人23天穿越沙漠的文章。刚打开的时候,我内心说的是,当年我一个人在澳洲也玩了20多天呢。但看着看着,我就为自己的渺小和别人的丰富打动了。一方面,她选择了一个人自驾一条荒无人烟的沙漠路,几乎都是自己跟自己独处,没有太多与人打交道的部分;另一方面,她用了三个月来准备,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做好每个地点的攻略,学习如何换车胎、调车胎气压、学习荒野生存的技能,学习沙漠里的植物和药物,使用镜头、三脚架、无人机来记录这一切。这远超过我只是订机票、订酒店、了解景观、行走和用公共交通走马观花于城市、跟陌生人说话、在当地文化的包容下体验一点点独特的异国之美的经历。
世界之大,太多未知的东西等着我去探索和体验。拥抱这种“什么都想要”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