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多角度学习的好处
1、 我是一个在学习上“乱花钱、乱花时间”的人
我订阅了得到几乎所有专栏,再加上每天听本书
时不时还去喜马拉雅购买或者订阅听很多收费或者免费的节目(给同学做个广告:赵小熊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真心不错)
不仅如此,我还在很多平台,得到、kindle,华为读书,购买了很多书的全本电子版。
更有甚者,我还买了很多纸质版的书籍
最不好意思的是,上述过程中,电子书,文字版,我还重复购买,不被人称为乱花钱,那是没有天理的。
2、 读书观念的演变
在我们以往的经验和时代传承的美德中,往往有以下几条,几乎是获得普世公认的
1、节俭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2、书非借不能读也
3、好的知识,必须系统掌握,不能挂一漏万,一曝十寒。
等等,等等
但我要说,这些都过时了,现在要提倡的,恰恰是
1、读书要快更要广泛涉猎
2、利用一切多媒体资源,立体刺激自己的大脑,加速自己的认知迭代。
3、新东方名师,罗永浩的御用幻灯片制作人许岑就提出来,购买昂贵的学习用品能够有效提高专注度。
3、 我们如何对付多媒体时代的读书
为什么呢?因为时代变了,我们又遇到了3000年未有之变局
别怪我模仿李鸿章的口吻掉书袋,这个变局还真是大
1、我们的知识和知识传授方法,已不再是稀缺资源
2、知识付费是现象,本质是知识已经跟大白菜一样,供给渠道超级畅通了。
以往的学者生产出来知识,要传递到学习者手中,其实渠道是很不畅通的。
光是看书打瞌睡这一条,就不知道堵死了多少学习者的上进之路。
因此,知识的得到,还是一种稀缺行为,所以,掌握了一点知识,就可以卖弄很长时间,甚至终生都依靠那一点点知识吃好喝好(比如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甚至销售知识,你可以看看网络上有些销售课程,哪些所谓的名师,能够基本不变内容的讲上十年,知名不具哈)
了解了这个底层逻辑,我们怎么办?
我觉得
1、广泛的收集知识,建立自己的记忆体系
2、遇到使用场景,能够迅速关联实际,检索出来
3、触类旁通,随时进行再加工,再输出。
以上三点,范围比较大,这里我只谈第一点,就是如何利用听书软件,让自己的学习产生核聚变。
把听书软件作为收音机,磨耳朵,起到泛读的作用。
我订了几乎全部的得到专栏,再加上每天听本书,还有喜马拉雅的很多专栏,几乎所有人都说我疯狂,浪费钱,也有很多同学订阅的我一半的量,就大喊吃不消。他们很惊奇的问我,你是不是每天很闲啊,哪有时间听完那么多?
首先我告诉你,我几乎没有遗漏的都听了
然后我要说,我并不在乎我记住多少
我的方法其实是罗胖教我的,那就是把这些音频当作我的背景声,只要条件允许,就再旁边播放,比如开车的时候(每天2小时),一个人在办公室的时候(每天至少2小时),做家务的时候(每天至少1小时)
当我听到自己感兴趣的,我就找来文字看一看,在我的电子笔记里。做个摘录或者索引。
把听书软件作为灯塔,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比如喜马拉雅里面有一本书的朗读《自控力》,这本书我买过,随身携带就超过了30天,可还是没有看完,后来在喜马拉雅听这本书的朗读,读到有关冥想方法那一节,我反复听了几遍,然后就开始照做,再然后就把书和音频都丢到爪哇国去了。
我已经收获了我最大的收获。
把听书软件作为资料库,串起珍珠,再编织你的梦想
听书软件有很多摘录和举例,应该说都包含着解读人的眼光和智慧,应该属于这本书闪闪发光的珍珠,及时摘录到你的笔记里,做好编目和索引,供你写文章的时候检索出来再加工和再利用。
我甚至在跟人聊天的时候,想到某个段子,都会偷偷摸出手机,检索出来,匆匆扫一眼,然后装模做样地抛出来演绎一番,顿时收获无数掌声。(此处应当汗颜一下)。
4.注意事项
当然,你也别指望全靠听书软件掌握知识。
A、听书软件毕竟限于篇幅,知识的容量没有那么大。(语音的速度没有眼睛扫描文字来得快,这个是无法克服的障碍)
B、有的人是听觉型学习者,那还好,但至少我不是,我属于听觉视觉混合型的,必须要看到文字,甚至要亲自动手画画图,我大脑中才可以形成各种知识结构。才能够形成知识晶体。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重复购买各种形式的同一本书,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碎片化了,要想利用的好,就得随时随地都能够接续的上我们的学习任务。就好像古人为自己雇一个书童,背着书,或者想李贺那样,骑着头驴子,挂着两个袋子,一袋子书,一袋子笔记。走到哪里看到哪里。
也就是说,你不仅需要听书软件给你打开一扇门,你还得自己进去提取你所需要的东西。
提取了之后,你还要自己去分类整理。
3、时代毕竟在变,善用这个时代给你的最好的工具,结合其他条件和自身特点,形成一套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5、总结一下:
1、这个时代知识极大地丰富,善用听书软件,可以迅速入门找到你需要的。
2、别指望全靠听书软件掌握知识。
3、知识不再稀缺,赶紧找出一套适合你的立体学习法,进行多角度地学习,尽可能多地关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