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著 刘继 译
在大量商品和服务设施中进行的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自由。by Herbert Marcuse
马尔库塞对极权主义的批判,5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锋芒不减。
1964年,66岁的马尔库塞发表《单向度的人》,尖锐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对大众进行的新型压制。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利用技术创造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大众创造了一个不自由但舒适的生活环境,导致后者丧失了批判、否定、超越的向度,成了“单向度的人”。
书中,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社会:
“发达工业社会”利用媒体、广告、工业管理和思维模式等手段诱导大众需求,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妥协于既存的生产消费体系,最终丧失掉天赋和反思能力。
这样一个极权主义社会,没有个性,没有自由,认知被限定,批判力丧失,像极了奥威尔笔下的1984。只有那些局外人、流浪汉,那些处于既定社会边缘的人,具有潜在的否定、反抗向度。
马尔库塞的批判,仍刺痛着很多人的神经,有的人恐惧,有的人愤怒。
本文只简单撷取两点,想了解更多就去读原作吧,趁它还在。
技术统治下的“自由”
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工业社会利用自由进行统治,通过“垄断价格中的自由竞争、审查制度下的自由出版,商标和圈套之间的自由选择”等手段控制大众对自由的需要。
为了维护现行社会制度和利益,发达工业社会将大量“虚假的需要”强加于个体,个体从中得到满足、将其变成自己的需要,进而接受了工业社会的压制、灌输和操纵(直至成为本能)。
“在大量商品和服务设施中进行的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自由。”
商品(服务)就起到了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
汽车、手机、服装、饮食、住宅、娱乐新闻等等,这一切营造了一种好的生活方式,给个体带来了固定的态度和习惯,形成了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而抗议和越轨已然成为“对现实无害的否定”。
“凡是内容超过既定话语和行为领域的观念、愿望和目标,不是遭到排斥就是退化到这一既定领域。”
马尔库塞认为,维持现状,否定超越、否定质变的,正是满足大众需要的科学技术和不断增长的生产率。技术因其合理性成为更有效的统治工具,并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极权主义领域。
那里有你再熟悉不过的数字崇拜。
丧失了认知价值的语言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里引用了大量例证,证明事物的名称与其功能的同一化,词语被灌以具体概念,进而支配言语和写作。
事实上,自由的普遍方式是奴役,平等的普遍方式是强加给他人不平等。
发达工业社会在既定范围内重新限定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这就导致了僵化的恐怖主义极权语言:
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
Ignorance Is Strength
僵化的语言把各种形象强加于人,通过直接、具体的概念阻碍了个体的认知和思考。尤其是缩略语的使用:
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避免了人们追问希腊和土耳其为何也是成员国的问题,UN(联合国)避免了对united一词的过分强调,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淡化了民主,SEATO(东南亚条约组织)淡化了那些非东南亚的国家……
缩略语删除了超越性涵义,其意义被固定、篡改并掺杂其他成分,成为官方术语后被知识分子“认可”,进而广泛使用。
这些词丧失了认知价值,仅服务于一种不可置疑的事实。
关于作者
赫伯特·马尔库塞,德裔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代表人物。
作为激进派社会理论批判学者,马尔库塞于1932年遭到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流放。1934年,36岁的马尔库塞移民到美国,并于6年后加入美国国籍。
二战期间,马尔库塞在美国战时新闻处进行反纳粹宣传研究项目,随后被调往战略情报处(中央情报局前身)工作。
战后,马尔库塞成为美国国务院中欧处主任,1951年,53岁的他因第一任妻子去世而辞职。
马尔库塞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数学家Sophie Wertman,这段婚姻达27年。1954年,密友Franz Neumann去世,次年,马尔库塞娶了密友的妻子Inge Neumann,直至17年后妻子离世。1976年,79岁的马尔库塞迎娶第三任妻子,他的学生、38岁的Erica Sherover。
1979年,马尔库塞在德国访问期间因中风病逝,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