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陷入了僵局。
按昨天最后的分析结论,发了微头条,并且蹭了最热点的热度,但是数据比之前还惨,为什么?
想到的原因包括,能分析出来的都是必要条件,都不能说充分条件,因为只能看到流量高的那些,有可能在背后还有很多同质的都是流量低的,所以即便昨天的分析正确,却没有充分的指导意义。
还有什么影响因素呢?刚刚刷到一篇,提到了头条的阅读群体主要是中老年。的确,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以及给父母买手机的经验看,头条应该是在预装软件里面,最后成了父母的常读软件。另一个是时间,可能流量需要时间才能积淀。
那还是老样子,先分析,不过这次主攻微头条:
1. 求互粉的头条,目标是头条内其它自媒体,14万展现,发布于1个月前;
2. 也是求互粉的头条,1.2万展现,发布于昨天;
3. 吐槽/讨论头条审核规则的头条,1952展现,发布于昨天;
4. 抄书的头条,1104展现,发布于昨天;
5. 讲头条赚钱规则的头条,17万展现,发布于一周前。
今天的数据有点没用,因为我急于找答案,所以昨天翻了很多关于赚钱的,今天的推荐就变成这样了。后面怎么做还要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