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上周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信息,“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配图是灯火斑驳的城市夜景,看起来无比的惆怅。TA是一时的感慨,还是长久以来的疑惑,我无从知道。在这个崇尚“轻装上阵”,而非“负载前行”的时代,执着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的沉重了。但我对这样的朋友,其实还蛮敬佩,能叩问“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的人,至少是一个对生活,对自我有要求的人。
在我书柜中,恰好有一本关于这个话题的新书——《生活的哲学》(朱尔斯 艾文斯著,贝小戎译,2016年),书的副标题正是:寻找人生意义的12堂哲学课。
在第一堂课中,作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以自身曾遭遇的情绪,心理的困扰为案例,提出在哲学中能实现“自我的治愈”,能“拯救人生”,是“幸福生活的起点”。作者还提到“哲学是一种训练”,需要像做体操一样,每日练习,这种说法,和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多少有些共通之处。
我在想,如果我的那位朋友上了这第一堂课,会不会少一些疑惑?至少,对于TA设定的问题来看,是不是有两点启发:
第一,人生的意义,需在自我中去寻求。真正的意义,不是他人,外界赋予,而是通过倾听自我内心的心声,听从内心的召唤,“生出”的乐趣和价值。黑塞在《悉达多》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做出判断。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第二,站在智慧的肩膀上,可以减少许多人生的困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不是可以代表某一层面的人生的觉醒,我们固然可以从倾听内心,关注当下,从当前的宇宙万物中获取启发,而前人的智慧,尤其是哲学,能帮助我们抵抗内心的恐惧,更有勇气来直面,而不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