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一十一):余荫之为物。
在北洋历史上,段祺瑞一直是清正的形象,但是因为恃才傲物,一直以刚愎自用示人,这只桀骜的北洋之虎,自然有他自己的脾气与风格,作为北洋历史上鲜有的清流,段祺瑞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不贪不占的性格,在北洋军阀中确实属于难得。然而作为北洋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强势人物,段祺瑞的遗脉中却多平凡庸常,外人观之,足可叹息。在天津双水道一处简陋的民宅里,四壁灰白,家具陈旧,透露着上个世纪的古老气息。古稀之年的段慧敏吐着烟圈,缓缓地道出:“这儿平常就我自己,没人来。”作为段祺瑞最小的孙女,她出生前两年,段祺瑞就已逝世,对于爷爷的印象。更多的来自家人,祖父拦腰切断庙堂与家人的联系,也直接导致了多数段家子孙的庸碌无为。
但是,段祺瑞的表现也确实如此,安徽同乡前来打秋风可以,但是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段祺瑞则一点不会讲情面,有一次例外是给一个能够吃苦耐劳的远方侄子,安排在北洋军中任职,升任为采办之后却逐渐管不住手脚。此人在登门拜见段祺瑞时,发现族叔的妻子张佩蘅正在和卖米的小贩讨价还价,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而发现侄子手脚不干净的段祺瑞也大发雷霆,一百军棍的责罚,侄子由此落下终身残疾,段祺瑞也禁食两天作为惩罚。对于自己的儿子,段祺瑞也没有什么照顾,长子段宏业从小寄养在亲戚家,直到十几岁才接回来,一辈子也没有受到段祺瑞任何的前途铺路。
此外,北洋军出身的段祺瑞,在家庭中也是雷厉风行的作风。一大家人吃饭时不能说话,每个人只能夹自己面前的几个菜,段祺瑞一旦放下筷子,谁都不能再吃了,而且谁也不许随便加餐。其实段祺瑞的悲哀,在于自己虽然严厉要求,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段慧敏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段宏业虽然是段祺瑞的长子,却不学无术,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二叔段宏范虽然不像其父,但是生性胆小,段祺瑞在死时给后人留下遗训:“不从庙堂,不入行伍,不经商贾。”段宏范一生谨遵父训,穷困潦倒时只能靠变卖段府中的东西度日。在段慧敏这些孙辈的记忆中,祖父和父亲什么都没留下来,小时候想要读书,一度交不起费用。
最终,在段祺瑞的第三代后人中,出现了比较活跃的段君宜。因为段祺瑞的遗训中有不经商的要求,这位段祺瑞的第三代后人,由一开始的烹饪培训等业务,转而兴办学校,其中就包括二十五年前国内第一所私立学校。谈及办学的初衷,她坦言除了继承曾祖父的遗训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个性太强,做生意不喜欢和别人合作,这一点也比较像段祺瑞的倔强性格。而且她的办公室与住处是相互打通的,为了方便工作,也为了方便密切关注着周围的一切动向,看得出性格很要强,不过段祺瑞的遗训,一直都是段家后人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