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大漠的狂野温柔包裹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

三毛孤独而不孤单。

爱而不得让她独自一人踏过54个国家,马德里、撒哈拉、加纳利群岛....

三毛拥有而不富有。

身处荒凉的大漠,却可以精彩地经营自己的婚姻生活....

何为活着?何为生活?何为婚姻?

在这本《撒哈拉的故事》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作为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

三毛从小便展现了对书本的喜爱,

小学读《红楼梦》,初中看遍世界名著,更是逃学去坟墓堆读书。

但敏感而又孤僻的她无法适应学校这种群体生活。

在休学与复学两者间反复横跳,反复选择的她,

学会了写作、音乐、绘画。

不堪情绪重负的三毛一度选择割腕自杀。

直到她远赴西班牙留学,

并遇到了丈夫荷西,才获得精神救赎。

《撒哈拉的沙漠》讲述的就是三毛与丈夫荷西在这片沙漠中经营婚姻的点滴小事。

让人品味其中,感同身受。

1.仪式感像沙漠中盛开的花,让人惊奇,令人难忘

三毛在偶然的一天,看到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或许是感应到了前世的乡愁,三毛决定搬过去定居。

为爱跟随的荷西,准备一同前往。

两人的婚礼就这样匆忙举办在了沙漠里。

跨国异地的婚姻登记足足折腾了三个月,但两个人乐此不疲地忙碌着。

在婚礼仪式的前一天,荷西带着三毛去了五流的沙漠电影院看了一部《希腊左巴》,

为单身的日子告别。

她是沙漠里第一个走路去结婚的中国新娘,

他是工作途中匆忙回来参加自己婚礼的德裔新郎,

这一幕在撒哈拉是少见的。

因此,撒哈拉当地的人都愿意去亲自见证这段新人礼成。

仪式感就像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开出的一朵花,让三毛记忆犹新的同时,也令我们难忘。

爱情总归是要归于平淡的,

但匮乏的物质条件并没有阻挡两个新人许下对婚姻的庄严承诺。

仪式感是未来漫长生活中的一个开关,

触碰到的一瞬间,一切都像刚刚出现一般浮在眼前。

这是对过往那些美好瞬间的交代,也是对生活的尊重

2.平凡琐碎的生活也可以治愈爱而不得

三毛在遇见自己的丈夫荷西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但未婚夫的突然逝去,让她陷入了哀痛的泥沼无法自拔。

是这个比她小6岁的荷西,用爱和坚守温暖和抚慰了三毛这个千疮百孔的心。

曾经的爱情是海誓山盟,是风花雪月,是执手相看泪眼的刻骨铭心。

但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却看到了一个愿意步行去结婚,愿意为柴米油盐而烦恼的三毛。

作为一段异国婚姻的组合,

三毛这个太太,作为家庭主妇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厨。

曾经对家务事十分痛恨的三毛,对炒菜这种事情却变得异常感兴趣,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艺术。

无论是“蚂蚁上树”,还是改良版的“笋片炒冬菇”

都让三毛这个“中国饭店”在这场跨国婚姻里生意兴隆。

除此之外,三毛用自己蹩脚的医术,为沙漠中的人缓解病痛,

荷西一边嗔怒,一边却放任三毛做自己所想,想自己所做。

无论工作多忙,荷西都会抽空带三毛去周围放松玩耍。

或许三毛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会是这番模样。

生活中,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何曾不是婚前的三毛。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总是追求既要又要还要。

面对爱而不得的痛苦,面对得到却又不满足的纠结,

欲望的双手,一次一次把我们推到了情绪的制高点,

直至消耗殆尽,至死方休。

但生命的本质就是一餐热饭,一个美梦,一双手,两相伴。

那些藏在细微里的琐碎,编织了平凡的梦,治愈了欲望中我们的不堪。

3.何其有幸,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上一样都不缺

在撒哈拉沙漠的小镇上,三毛与荷西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也是最甜蜜的时光。

他们和很多撒哈拉威人成为了“沙黑毕”(朋友)。

邮局买邮票的,法院看门的,公司的司机,商店的店员,装瞎子讨钱的,拉驴子送水的,有势的部族首长,没钱的奴隶,邻居的男女老幼等等,这些三教九流都成为了他们在撒哈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是安定的归属却急转直下,

荷西锥心的离别,爱人的突然离去,差点要了三毛的性命,

但在这本书三毛没有对他们婚姻的结尾做交代,

其实很多时候,

没有交代便是最好的交代。

随着荷西的逝去和撒哈拉当地局势的动乱,

三毛回归故土,

就像这三毛在这本书开篇所说,

她的先生很可惜是个外国人,

因此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实在是有许多无法共通的地方,

无论是语言还是习俗。

冥冥之中也注定了这段婚姻的悲剧收尾。

但三毛用笔尖将她们美好的爱情留在了撒哈拉沙漠。

令我们感叹的同时,也令我们唏嘘。

人永远都要面临着成长和死亡,

不仅是三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就像是三毛在这本书的附录中这样说到:“我多么为这一个发现而骄傲欢喜,我真愿意我也做一个小朋友的三毛,因为《圣经》上一再的说——你们要像小孩子,才能进天国,因为天堂是他们的。

三毛也说:”何其有幸,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上一样都不缺.”

三毛还说:“我虽然常握着我生命小船的舵,但是在黑暗里,替我拐上了那颗在静静闪烁的指路星,却是我的神。他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在我心的深处,没有惧怕,没有悲哀,有的只是一丝离别的怅然。”

也许是这样的感悟,

在失去荷西之后的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

像她所说的那样去旅行,

逃离到没人知道的远方,继续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她做到了,我们也看到了。

对于三毛来说,

精神上的丰满远大于物质上的富足。

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像是一个时代矛盾的结合体。

不断冲撞着世俗的偏见和思想牢笼的禁锢。

在她的心里,安得下每个爱她的小人物。

她是那样的热烈地热爱着她的生活,

又是那样的无所畏惧地接受着不完美的自己。

一边流浪,一边张狂。

流浪地是肉体,张狂的是自由不羁地灵魂。

作为女子,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

”走了,结婚去也,珍重不再见!”这是离开时留下的洒脱!

“尘缘亦是重要的。”是面对父母恩情的不舍。

她就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洒脱的三毛!

愿你我皆有撒哈拉,愿你我皆三毛!

我是作者逃跑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