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几个和尚,他们每天都是同吃一桶粥。但是,粥总是分的不公平,负责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总是又稠又多。
于是,他们选举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和尚来负责分粥,但结果并没有改变,甚至还出现了腐败,有人贿赂负责分粥的和尚。
后来,他们决定干脆轮流分粥。这看似是一个公平的方法,毕竟,信别人不如信自己。但这种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每个人在轮到分粥的那天,都会给自己分又稠又多的粥,而其他日子里,都是清汤寡水。
再后来,他们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结果是委员会里的每个人意见不一致,经常吵来吵去,粥都凉了还分不了粥。
怎么办?这个问题看似无解了。
再再后来,他们用了一个新的方法,结果奇迹出现了。他们还是轮流分粥,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不同之处是先把粥分到每个碗里,然后每个人拿一碗,而且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拿。采取这种方法后每天的粥都分的特别公平。
为什么第四个方法起效了呢?哪里不同呢?
这个小故事里有三个要素,人、粥、碗。在前三个方法中,分粥人把粥分到谁的碗里,就代表谁的粥多了或少了。而在第四个方法里,人和粥的关系被分割了。分粥的人第一步不是给人分粥,而是把粥分到不同的碗里,这时谁喝哪碗粥还不确定,而由于分粥的人最后拿粥,所以他一定会想尽办法做到把每碗粥都分的一样多。在这里改变的是系统,是模型。系统是内部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关注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