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孩子聚集的高峰期,三五成群,嬉戏打闹。
我们店里一贯像儿童乐园,大大小小的,都喜欢挤到我家来,找萱宝玩儿。
虽说,对于孩子,我们要包容,要理解,不能太苛刻,毕竟每一个都是那么天真无邪,但是孩子多了,自然无形中也有了比较,就算心里再暗示自己不要有分别心,还是抵挡不住对于懂事的孩子的喜欢和对于任性的孩子的反感。
小朋友依依,跟萱宝玩儿三年多了,我们对这个孩子始终是没有好感,一开始的排斥始于她的频繁告状,萱宝一惹到她,她就跑到我身边告状。
我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公正”到后来的“不作为”,我相信在学校里或者走上社会进入单位,老师领导们都不会喜欢一个爱告状的人吧。
后来呢,就是每次玩闹后,女儿找我要水喝,她也会跑来跟我要,没有一次不这样,后来就直接拿我家杯子去倒水。如果女儿拿了什么饮料,她会跟女儿说她也要喝,女儿不懂,就会给她,然后再自己喝,我背后就教女儿,让她自己喝,最起码的卫生得注意。
今天我还问了女儿:“如果你在别人家玩,渴了,你会怎么办?”
女儿说:“回来跟妈妈要水喝。”
听到这个我心里就放心了,事实上女儿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喝水是小事,也是一个案例,它能拓展到方方面面,对于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可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但是在外不要表现得太“渴望”,眼巴巴的。
说到这儿想到了前几天,女儿吃一个罐头,依依在旁边就一直盯着女儿问口味酸不酸,甜不甜……女儿吃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现在女儿也学聪明了,对依依说:“你想吃吗?想吃可以让你妈妈去买啊。”
还有次在店里,她吃女儿吃剩的鸭血粉丝,来我这玩儿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
她不和萱宝较真,斗不过萱宝,她就跟妹妹较真,有时候我们偶然会看到她仗着自己大,欺负我家妹妹,抢东西就不谈了,还会动手打妹妹,有时候我们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邻居家边的,但次数多了,就讨人嫌了。
结果就是在别人家不受待见,本来可能得到分享的机会就会被剥夺。
看到她,我想到更多的倒也不是她的妈妈没有在这些方面教育好,而是说,我得注意,不能让我家的孩子在外被人嫌,被人讨厌。
另外一个小朋友跃跃,每次来玩儿,肯定是以萱宝和妹妹为主,吃东西,如果给他他就拿着,玩玩具,也是在萱宝和妹妹玩得尽兴的前提下,他再玩,绝对不会争抢。
孩子们的举动我们都看在眼里,就连偶尔来店里的妈妈都看出来,哪个孩子听话哪个孩子乖,对于跃跃,妈妈会主动让萱宝给他玩具玩,而对于依依,妈妈总在我面前数落。
现在的时代是主张个性张扬的,我们并不提倡压抑孩子,但是父母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陪伴着孩子,所以在他人面前,孩子还是得懂得收敛和得体,他的一言一行就体现着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