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哑叔今年七十多了,全名蒋健康,他的母亲在生下他,还没出月子的时候,就因病离开了人世。还好哑叔的奶奶抱着襁褓中的他,东家讨一口奶,西家讨一口米汤,总算把他养活了。没成想到两,三岁上,一场高烧把哑叔的耳朵也烧聋了,那个时候刚刚解放初期,医疗条件差且不说,家里也根本没钱医治,所以一个取名叫健康的人,成了个哑巴,乡亲们迷信,都说是这个名字害了他。
因家里贫穷,儿子又成了哑巴,出于对生活的极度失望,哑叔的父亲在哑叔四岁上,找了个外乡的寡妇,扔下他跟着寡妇走了,从此再无消息,家里只剩下个哑巴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2)
好在哑叔虽哑,脑子却很聪明,人家做什么,他在旁边一看,就能学会,从小就不惜力,不偷懒,谁家做事缺个帮手,只要他看见了,总是不由分说上去帮忙,这样哑叔也博得了大家的喜欢,所以村里人总愿护着他。
在哑叔十一岁那年,爷爷因病离世了,只剩下他和年迈的奶奶。农闲时节,生产队里有个到山里放牛的活,队长看哑叔家里没什么劳力赚工分,就把这个活给了他。哑叔心眼实在,把个几头水牛料理得干干净净,养得壮壮实实。所以队长有什么省力一点的活,总会照顾给他,哑叔也都能做得令众人满意。
后来,隔壁村一个弹棉花的大叔,看哑叔虽然是个哑巴,人还聪明,干活也卖力。在哑叔十五岁那年,就收他当了学徒。
(3)
转眼哑叔到了二十五,六岁,弹棉花的手艺也早就学成,早就独自接活了。他的弹棉花手艺已经学到极致,再加上他干活不惜力,总是把这棉花弹得透透的,踩着个挪盘挪得实实的,所以四邻八乡的人,家里闺女要结婚了,家里要添个铺盖了,都爱找他弹棉被。村子里也时常能听到,哑叔用弹棉花的弹弓和手锤敲出的,“吉乓乓,吉乓乓”的欢快声。
那时已经进入70年代,整个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比解放初期好多了,哑叔也因手艺不错,收入也相对可以了,奶奶给他计划着盖了两间三和土的瓦房,张罗着给他取媳妇。新房盖好了,但取媳妇确因哑叔总归是哑巴,还是有点难度,后来,经过媒人的四处张罗,给哑叔找了个稍微有点弱智,且非常胖的老姑娘,这样哑叔终于成了家,哑叔的奶奶也总算完成任务了。
在哑叔婚后第三年,八十多岁的奶奶,终因年事已高,因病过逝了。哑叔是伤心得“嗷嗷”大哭,他“哇啦,哇啦”的比划着,告诉人们,奶奶和他如何相依为命,现在条件好了,总该多活几年,享享福!后来在相当长时间内,哑叔的弹棉花声都变成了“吉——吉——乓,吉——吉——乓”,相当的低沉,沉重!
(4)
过了两年,哑叔也渐渐淡忘了奶奶离世的忧伤,生活也基本恢复了正常。家里也弄了个弹棉花的作坊,他干活,老婆买菜做饭,日子过得也还舒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结婚这么多年了,他那两百多斤重的老婆的肥肥的大肚子里,总是不见动静。村里人都说:哑巴的老婆太肥了,肚子里都是油结着,生不了小孩了。
某天,哑叔正在干活,哑叔的老婆突喊肚子疼,看她脸色发青,额头直冒冷汗,哑叔感觉情形不对,赶紧“哇啦,哇啦”,叫上邻居帮忙,把老婆送往医院。到医院后,哑叔的老婆下身落红了,医生赶紧诊断,抢救,但已无济于事,哑叔那还没见过面的孩子,胎死腹中,幸好大人没事,可恨的是那死肥婆居然连怀孕过都不知道!而且经过这一次折腾,老婆怀孕的概率已经很低了,这是医生私下告诉他的。可怜个哑叔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为此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好心的乡邻都劝他们领养一个孩子吧,哑叔夫妻俩也有了此意,但是谁愿意把自家的孩子,给一个哑巴抚养呢?
(5)
结果,好事还真有。那年腊月,天气已经很冷,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了。腊月二十五的清晨,大概四点多的样子,劳碌的村民大都还在睡觉,突然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把个睡梦中的哑叔和老婆惊醒,仔细一听,鞭炮应该是在自家门口响,哑叔一骨碌从被窝里钻出来,披上衣服,到门口一看,只见门口放着一个大竹篮,篮里放着一个用小棉被包着的婴儿,正“哇,哇”的大哭呢!哑叔夫妻赶紧把孩子抱回家中,打开孩子身上的包裹一看,里面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旁边还放着两包奶粉,还有几件婴孩的衣服。这是金华古老传承下来的一个习俗,谁家要是孩子太多,养不下去了,会物色一个家境较好的人家,半夜把孩子放在一个大的篮框里,送到人家门口,然后放个鞭炮,自己偷偷躲在边上看,看到托付的人家把孩子抱回去了,才放心的走,这在金华当地叫“挂篮”。
话说哑叔得到了这个从天而降的宝贝女儿,真是喜出望外,乡亲们也都替他高兴,平时非常节俭的哑叔,拿着存折取了钱,买了鸡蛋,馒头,花生,叫隔壁的几个大嫂帮忙,把鸡蛋,花生用“洋红”染红,和老婆一起挨家挨户的送上馒头,红鸡蛋,红花生,告诉乡里乡亲他有女儿了,这个年哑叔也一辈子当中过得最开心的年!
(6)
转眼间,哑叔的闺女已经五岁了,哑叔给她取名小艳,小姑娘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眉眼间竞和哑叔长得有几份相像,对这个闺女哑叔真是如获至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家里也因有了小艳的存在,多了很多快乐!
然而正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哑叔的胖老婆,某天夜里突发心梗,过逝了。原来圆满的家,又缺了一个角,只剩下哑叔和闺女相依为命。
期间,村里的乡里乡亲,也都给哑叔张罗着介绍对象,让他再续弦。但哑叔一概谢绝了,他用手势告诉大家:他怕再娶的女人对他的闺女不好,为了孩子,不再娶了,谢谢大家!
(7)
就这样,哑叔一个人一边风里来雨里去的,边接送闺女上学,一边四处接活,别人都劝他稍微悠着点,他指指闺女,告诉人们,他要多赚钱,给闺女上大学。好在闺女也争气,读书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哑叔也整天“吉乓乓,吉乓乓”的,弹着他那首特有的棉花曲,把个宝贝闺女一直从小学,初中,读完高中,再供到上大学!
女儿上大学去了,哑叔也松了口气。一天哑叔正在家里做午饭,村干部突然带来了俩不速之客——一对中年夫妻,看到有生人来访,好事的邻居也过来看个究竟。待来人表明来意,众人一下子炸开了锅。原来来访者是小艳的亲生父母,当年为了生儿子,把第二个生下来的女儿(小艳)偷偷送了出来,挂篮到哑叔家,于是又生了个儿子,现在家里开着家具厂,生意做得很大,成了颇有名气的大老板了,想着这个女儿从小扔出来可怜,现在想把她认回去。还没等哑叔表态,乡邻们就纷纷指责小艳的亲生父母不仗义:你们为了生儿子,把个刚出生的婴儿丢给哑叔,现在人家含辛茹苦把个闺女养大了,你们又要认回去,你们让哑叔后半辈子怎么办?尽管小艳的亲生父母一再表明,会为哑叔考虑的,但众人一再叫哑叔别答应,不能让他们相认。反而哑叔一点声音都没有,怔怔地愣在那里。过了半天,哑叔用手势告诉大家,他要和女儿商量一下,让小艳的亲生父母过几天听回话。众乡亲都说哑叔傻,这么有钱的父母来认亲,女儿还不跟回去?你不是白养了!哑叔只是无奈的苦笑着!
哑叔翻来覆去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让村干部给在省城上大学小艳打了一个电话,让她周末回来一趟。小艳回来后得知原委,表示坚决不认亲生父母,她觉得父母当年为了生儿子,这么绝情地把她扔给哑叔,现在有钱了又要来认领,这样的行为太可耻。大家都为小艳叫好,唯有哑叔“哇啦哇啦”地叫个不停,表示反对。后来大家明白了哑叔的用意:他说小艳现在就他一个父亲,还是个哑巴,如果和亲生父母认回去,不但多了父母亲,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将来万一有点事,也有商量,更何况亲生父母这么有钱,小艳到那都有面子。只要小艳好,他怎么样都没事。众人听后,都被哑叔的善良折服,却为他的处境唏嘘!
后来再哑叔的劝说下,小艳终于和亲生父母相认了,哑叔的善良也感动了小艳的亲生父母,他们表示只是和小艳相认,并不是要回小艳,而是要帮小艳把哑叔养到终老,小艳永远是哑叔的女儿!
(8)
现在的哑叔生活得无比幸福,小艳大学毕业在省城找了份好工作,嫁了个老公,知书达理,对哑叔也很好,她们要接哑叔到省城去住,哑叔不愿意,他自己在农村呆惯了,去城里不习惯。而且更令哑叔骄傲的是,因土地征用,哑叔现在成了失地农民了,每个月也有两千不到的养老金好领了。小艳的亲生父母也时常会来看望他,现在和他都已成了一家人了。
闲不住的哑叔,也还时不时的操起老行当,为老主顾们弹上几床棉花,村子里又时常能听到哑叔那欢快的棉花曲了“吉乓乓,吉乓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