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阳朔,于央视某综合频道的一次节目。
那个美,已不能用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这么类的词能形容,清新脱俗,宛如不识人间烟火的仙子”,这就是阳朔给我的初印象。
阳朔身处何方? 于一个地理盲人来说,这是不会去深解的,更不会把阳朔漓江桂林联系在一块,尽管一些朋友在朋友圈发过很多相关照片。
直到萌生出想去桂林走走,才算走一点心,于网上多了一些了解。哦,原来桂林有一条美丽的江,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称为漓江,漓江最美的一段在阳朔。阳朔不就是集所有优秀于一身的佳人吗?于是,去阳朔的愿望成茧。
“不要去,听说被宰的人很多。”曾经去云南丽江,也有同样的规劝,是的,网上一搜,被骗之人大把大把的,所以攻略多了一件事:防骗。
尽管如此,别人的声音只可听一半,另一半还得遵从自己内心。这世界被骗的结局不一样,或失财或失色或失命,被骗的原因却一个样:贪。不贪心不贪财,行者无敌。即便失点小财,就当折财免灾了。
阳朔也就是非去不可了。
阳朔高铁站太偏远。八月六日下午三点五十五分,于阳朔的一座高峰下,到站。高铁站,于小城寡民人来说,总会与高端、大气、上档等词联系起来。它的周围一定有国人追捧的麦当劳、肯德鸡,一定有贩卖当地特产的门店。当我们走上月台,再下台阶走二十米左右通道,就出站了。左边就是去阳朔的班车的售票口,眼前就是去往阳朔、兴坪的客车。买票、上车。简直太顺利。小有它小的好处。至于拉客宰客,于我这般谨慎之人来说,是不凑效的。
透过车窗,再打量,阳朔高铁背面依山,面对的也是山,未免有点孤独。县城应该繁华了吧?虽一直寻找僻静处,等真正远离喧嚣时,又是那般渴求热闹。
路虽窄,也足够让 客车平稳行驶,车虽慢,却也足以让游人慢慢欣赏窗外风景。“哇,好漂亮。”小朋友永远是好奇的。在我看来,阳朔的山并不漂亮。若用形容人的穿衣风格曲线型和直线型来形容,那么阳朔的山就是直线型,棱角分明,凸兀呆板。与已看惯的,连绵起伏的曲线型大山相此,阳朔的山怪怪的。
冷峻的山峰把阳朔挤压得狭长逼窄,到达阳朔县城已是下午五点,下车后,热气袭来,就像钻进了管道中,喘不过气。
夜晚拉下维幕后,一轮圆月与山比肩,这时你才发现,阳朔也有它的远方。
“以前,外国人给导游小费就是xxx……现在外国人少了,他们还没国人有钱,旅游都做了。”当地旅行社老板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让我遥想阳朔过去的繁华,再不用讨价还价地好似带点怜悯之心地付了第二天的竹筏漂流费。
漫步在阳朔街头,各大餐店拉客声音的分贝一店高过一店,虽说如今的旅游景区都商业化,但阳朔却显得俗气。没有丽江古城的大气,也没有乌镇东栅的精致,身处阳朔,仅是一个到此一游的过客罢了。
期待阳朔的水能唤醒心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