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每一个写作者,或者说得更宽泛点,创作者,甚至延伸到每一个喜欢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原创动态的人,基本都会有一种渴望。
就是,希望自己发布的原创内容能被人所见,被人所认同,被人所赏识,每一个赞和(善意的)评论和转发都是一份鼓励。
而这样做的时间一长,我们也一定会发现一个似乎显而易见的事实。
就是,只有当发出的内容符合潜在读者的期待的时候,才会被更多人所见,所认同,所赏识,赞、评论和转发才会高起来。
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一个与创作相关的梦想的话,或许对你可以说一句恭喜,因为这说明你开始有“读者意识”了。
这说明,你开始知道怎样才能收获更多的肯定,怎样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于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多,你开始只创作你读者想要看的东西——简单的逻辑推理会得到这个结果。
——可是,你一开始是为什么开始创作的呢?你原本想要创作的是什么呢?
好了好了,上一段的“你”其实仅仅指我这个人啦。我无意批判任何有很高读者意识的创作者,因为正是他们为我们创造出了身为读者的我们最想要看的东西,这是一种无可置疑的价值取向。但是就我自己多年的写作与创作过程来看,我的“个人表达欲”和“读者意识”常常陷入矛盾,这一直让我非常困扰。
比如,我的微信几乎只有现实中的同学和家人,他们都对我的娱乐生活(如饭偶像)和阅读生活都没有兴趣,只对我现实中去干什么了感兴趣,那我在朋友圈发偶像相关的东西和我最近读的书的感想和笔记,都不会有人停下来看一眼。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所以我会尽量避免在朋友圈发这类的动态,或者说发出来本来就不期待有许多回应。可是,那这些也存在于我生活中的东西,我应该发到哪里去呢?
同理,我的微博,我的lofter,关注我的人大多都是因为我娱乐方面的爱好,比如偶像,比如cp,比如acg,所以我发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会回应;但我在这些地方发我的日常生活,回应就通常寥寥。
而我也常常有一些想要分享的东西,是不管哪个社交平台上的读者都没有兴趣的。比如我对社会学的浅显理解,比如我对史铁生等作家的热爱,我知道不管我发到哪里,读者可能都是怀着一种“啊,原来阿槑还喜欢这个”,然后向下划过去。
于是出于对回应的渴望,我会因为“潜在读者的期待”而放弃自我表达,可是那些我想要表达的东西长时间积压在心底,就会很难受。我需要一个地方容纳我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文章,同时也能让其中一部分读者注意到我的这些动态,给予我一些回应。
其实我有个地方满足除了最后一个条件之外的所有条件,就是我从小学毕业写到高二毕业的新浪博客,然而很显然,随着新浪这个功能本身的蒙灰,我的博客即使有着多年经营出的高等级,但我在那里认识的朋友几乎都早已失去联系,翻开好友列表几乎全是僵尸粉一般的,回不去的曾经。
曾也想弄个微信公众号,但是我发现公众号里的文章都有很精美的排版,而这对于我这个比较轻形式(说得难听点就是懒和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来说是一个并不想多花心思的领域。
于是,这时我发现了简书。说实话我也只是简单看过这里的一些概况,也并不是很清楚这里的具体,但是我已经暂时决定把这里作为容纳我从今以后所有文章的园地。
基于我对读者意识的了解,我并不很期待自己的文章得到很多回应,但我希望我能在这里平衡我的个人创作欲和读者意识,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同时,收获一个坚持写作的习惯和一些(不论多少)读者。
所以,在我的频道,你可能会看到社会学方面的思考,文学方面的批评与创作(包括但不限于小说和散文),关于我个人生活中的体会,关于日系偶像的科普和分析、关于ACG尤其轻小说的感悟,关于Lolita和JK制服甚至美妆的吐槽……只要是与我,邓阿槑这个人有关,你都有可能看到。你可以仅仅在你所感兴趣的话题下停留,这是你的权利;而我会毫无顾忌地把我能整理成篇的所有都放在这里,不管有没有人愿意驻足。
那么,你还愿意继续看下去吗?
邓阿槑
20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