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感恩同行
整整一个暑假,每逢周三,都早早拿着纸笔,守着直播听阅读3班的学习。而眼看新的学期即将到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时候将所学付诸所用了。在这里,想先行感谢为我们上课的时老师和闫校长,感谢积极参与课上讨论、课后优秀诗配画的老师们,更互加计划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学习,与感恩同行。
反思,在计划之前
其实班级的阅读,一直在做,但实施,很不系统。与其把之前的基础全部丢掉重新盖座大楼,不如在继续针对我们班学情的基础上,将老师们指点的大方向、小细节,经过思考与内化,成形在计划之中。
我们班的基本学情,在阅读这一块,极其“两极分化”:我们班每一三五午练阅读,二四午练练字。每一次我守着午练,会发现班上半数的孩子津津有味的捧着书在读,而另外一些孩子,更愿意拿出作业来做,甚至有的趴在桌子上发呆。而每一次作文,我都发现那半数的孩子作文水平非常好,而另外半数甚至语句都不通顺。尽管我一向明白阅读的重要,但这样两极分化,只有一半孩子“跟我走”的现象,还是让我担忧。
(图为之前善于阅读的孩子写的日记、作文)
反思我过去的所做和失败:
在联合家校上,我尝试过每逢家长会向家长强调阅读的重要,但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爱读书,无法强迫;
在书本选择上,我们每学期三本共读书目,并且定期测验,但有些孩子始终无法喜欢上共读的书目,时间结束还是没有看完;
在形式多样上,我尝试过用打卡的方式让孩子阅读,但总有家长和孩子无法完成;
在奖励机制上,我尝试过用小印章的方式鼓励孩子们上交阅读存折或读书笔记,但是因为过于宽松,交者甚少;
在环境氛围上,我尝试过设立班级的图书角并利用午练的时间让孩子借阅、阅读,但因为没有固定书目也没有组织过分享会,效果未明;
在教师主导上,我尝试过在班里开展阅读导读课,但之后没有继续跟进下一步的推进课与探讨课……
归根结底,是缺乏了一个“主信念”,方法虽多,却仅仅点到为止,我的精力不能持久。就好像,一直在零散的、无组织的号召阅读,所以一个班级里,仅仅只有半数的孩子一直跟着我,而剩下的,自由散漫,未曾影响。
运用,在学习之后
在下个学期,我打算这么实施我的班级阅读计划:
【书目选择】
1.必读书目:区教研室所推荐的三本共读书目。
2.自选书目:自选,以各自兴趣为主。
(图为之前共读书目检测表)
【环境氛围】
1.鼓励孩子们在家用喜马拉雅录制小故事,利用午练时间以班级广播的形式播放。孩子们会对音频里的故事会感兴趣,加之又是同学录的,会更有新鲜感、佩服感、跃跃欲试感,从而自己也想尝试,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图为之前录制音频截图)
2.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推书活动,让孩子在台上推荐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既锻炼上台者的能力,也争取以孩子的角度让更多的孩子对内容感兴趣。推书后的一段时间,看有多少同学阅读了那本书,其数字作为这位推荐者的战绩。学期结束后,“战绩”数字最多的孩子获得推书大王称号,并奖励。
2.定期以图书角借阅表、午练认真情况、班级广播投稿等为参考,由孩子们推选班级阅读之星,并赋予限时特权,以激励更多孩子。
【检测方式】
1.必读书目根据课表,每本于每月各开展一次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
2.自选书目,让孩子每周以阅读存折或阅读笔记的形式记录,根据课表时间,一周收起一次,老师在一节课内查阅完毕,盖好鼓励性的印章或写好鼓励性的语言,并及时下发,形成老师与孩子共同的习惯。
3.让孩子坚持阅读并打卡,以小程序为参考。(因家长原因,难以实施,自愿。)
成效,且拭目以待
办法有很多,但是成效究竟如何,和老师的付出、计划的贯彻、家长的支持、孩子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很佩服时老师、闫校长的原因,因为她们把阅读这件事贯彻落实得非常好,直到形成她们自己的习惯。
我知道,计划定的越多越繁琐,实际上失败的几率也越大,就算很简单的事情,能坚持下去,成效也会不错。而我在新的学期,争取让这个计划,哪怕其中的某一条,成为我的习惯,相信我的孩子们,也能受益匪浅。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