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时刻觉得自己迫切想让人生重来,像小时候作业本里出现了一个墨水印,我就想把整本本子扔掉。
可是旧人生又扔不掉。
无限存盘大法好……阿汤哥在无限历练中的走向
一场残酷且全球性的战争爆发在近未来,威廉·凯奇少校(汤姆·克鲁斯 饰)从不曾有过任何实际战斗经验,让他在濒死之际的瞬间,重新在出任务的前一天醒来,并且再度上战场,当然他也一次又一次地在任务中阵亡,一次又一次上战场。他与特种部队女战士丽塔·沃拉塔斯基(艾米莉·布朗特 饰)一起并肩作战,每次两人联手就有更多战胜的契机,凯奇因此成为胜利的唯一希望。影片在水下的结尾很有创意,也很唯美。虽然战争,尤其是与外星人的战争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这种艺术的结尾,让我感觉意味悠长,回味无情。此外,影片不仅仅是普通意义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强的好莱坞大片,片中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军官威廉凯奇从懦弱男子历经千辛万苦和几百次的死亡最终被锤炼成智取外星人大脑的英雄,这一过程是很激励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让人过目不忘的片子。这种吃苦耐来的精神是我们大部分人看完影片娱乐之外的最大收获。
仅仅是阿汤哥配上了月光宝盒?
当然也有很多人吐槽电影中的无限循环桥段早就是老梗了,难道真的是《大话西游》的猪脚由星爷换成了阿汤哥了么?很多电影都玩过这一套,比如爱情片《土拨鼠之日》、惊悚片《恐怖游轮》、悬疑惊悚片《源代码》。《明日边缘》则给这个老梗穿了件末日大战的花外套,在花外套的映衬下,这个老梗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大片气质,即爆米花电影的气质。因为影片中的战士都是穿着机械盔甲对抗外星怪兽,所以这部电影也颇有《环太平洋》无限复活版强势来袭的感觉。
当我们吐槽之余,我们试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影视做品去展开这种让时间纬度可以无限循环呢?这些作品把我们推到一个极端的思想实验里面;假如人生可以重新来过,如何去纠正曾经的错误呢?就像电脑死机了可以重新启动,如果人生也可以重启会怎样?加入真的写过的人生作业,可以撕了,重写呢?有没有这样一种按钮呢?成功和伟大的人有一个共同特质:善于提问。好的问题远比答案更有力量。
我们手里到底有没有重启按钮?
有时候,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个错误可能反而成全了你,一件很倒霉的事情也能促使你成就以后辉煌的事业;反过来,年轻时候遇到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可能到了年老时候才发现,如果没有那件“幸运的事”,你自己这一辈子说不定过得会更好。
这就像我们看电影或者戏剧时,只有到结尾的时候才能够对剧中出现的所有情节、桥段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这就涉及到“反思”: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很多人认为反思是参照那些撕不掉的旧人生之后再对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才可以缩短我们成长的周期。假如我们换一个时空纬度,站在下一个时间段里看现在呢?试想一下是不是“反思”也是我们可以掌握到的人生重启的按钮呢?
错误使用重启人生按钮的姿势
谁都知道“反思”是好的,但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够做到反思呢?”我们虽然经常在讲“反思”,但是很可能我们并不知道“反思”到底是什么。
当你身处一个场景或者事件当中时,你是无论如何没有办法进行反思的,因为你没有反思的支点,就像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面一样。所以,想要有反思的机会,首先要给自己创造反思的机会,不能被动等到年老的时候才有这个机会。
正如卢梭所说,“老年人的智慧是没用的”,因为老人即便获得了大彻大悟,也没有机会将这种大彻大悟运用到生活中去了。这就是一种无用的反思。
你总想着要修补好一切,其实时空根本没东西破碎
既要“反思”,又不能等行将就木再获得那些正确但没用的反思,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目标”和“计划”的思维来看这个问题:你想反思,就要迅速完成一个循环。
当你站在下一个循环里看上一个循环的时候,你才清楚事情做得对不对。如果你一直滞留在某一个循环里,你是没办法处在这个环节的同时,去反思评估你在这个环节的对错的。这样看来,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反思。
比如现在要写一篇文章或者文案,如果你不能马上投入并尽可能快地完成初稿,是没办法对你现在思路的对错、优劣进行评估的。所谓“拖延症”,就是永远滞留在一个循环里,根本不愿意去完成和结束一个过程——你不动笔写,不把这个稿子写完,一味地想来想去,一会儿觉得这里有问题,一会儿又觉得这里很对,一会儿大彻大悟,一会儿又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昨天晚上觉得大彻大悟的观点落在纸上的时候,你发现简直无法直视。
正确方法是:只有把它先写出来,你才能获得反思的支点,对你的想法进行评估——这个评估就是“反思”。
“OODA循环”:飞行教练让自己的学生提前40秒钟占据一个优势位置,然后自己和学生开始做模拟空战。但教练很快就制服了学生。
学生问教练,“在时间落后的情况下,你为什么总是能够找到优势位置呢?”飞行教练的回答就是“OODA循环”。
“OODA循环”是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你需要迅速完成从观察到行动这四个环节,完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循环,然后你进入下一轮“观察”,这时你已经比那些还停留在上一轮“观察”的状态下的人看到的东西要多得多了。
学生用40秒钟,甚至80秒钟都不能完成一个OODA循环,而飞行教练每10秒钟就能完成一个——他能迅速从一个场景、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事态中的表现,这就是“反思”。
事业和人生的成败取决于你完成了多少个循环。所谓“完成了多少个循环”,就是你不断进入下一个循环的时候,看你上一个循环的状态。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反思的速度和次数。
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基本上也就反思了一次,就是躺在病榻上,老泪纵横,在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对错是什么。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而且是最没有用的一次反思。
“你不赶紧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很多笑容背后,都是牙关紧咬的灵魂。只要还能思考,还能选择,恐惧就不能完全控制一个人。
“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地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西塞罗的这段话出自他的《论老年》。他认为老人具有智慧是因为他的生命已经接近尽头了——当一切都开始收尾的时候,才能够看清楚前面所有事情的对错成败。因为在年轻的时候,你还不知道事情的是是非非,不知道事情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