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疑虑?
想练习钢琴,想提高英语,愿望也很强烈,为什么努力了还是坚持不下来?是选择错了,还是努力的程度不够?
想减肥,也控制自己的饮食了,为什么总是反弹?有时候我们也知道要尽可能缩短反馈周期,才能让自己提高激情和效率,按照精心计划的方向去练习,为什么也会疲惫?怎么才能不怎么累又能出成绩?
再进一层,当你感觉很艰难时,是怀疑选择、方法还是努力程度?回到人生轨迹上来,前方未知,当局者迷,你怎么知道你的选择和方法是正确的?
如果,你想通过这篇文章马上解决上面的问题,我建议别看了,用读这篇文章的时间可没有开黑喝点农药来得更爽。
2
选择和努力,谁重要?
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能笑得出来,或许,人一生多半是瞎忙……都说努力很重要,走过了才发现,其实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比如,现在的人想到十年前没多买几套房子,多会悔青肠子,比如,选择煤炭石油专业的学生,都打算以后让自己孩子大学选择金融或者互联网,再比如,两口子老吵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当初我怎么选了你?”。
小时候,我总会羡慕那些平时调皮捣蛋却能考出高分的“聪明同学”,因为我坚信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为爱迪生也安慰过我:“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直到有天,有个人得意的告诉我,你个书呆子,你只知道爱迪生的上半句,其实还有下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天呐,我真的很傻吗?有段时间我心情很低落,我觉得以前的书都白读了,中国的教育就是垃圾,把人都教坏了,我第一次被毁三观。
自从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优越感爆棚,时常藐视别人的“天道酬勤”的观点,小样,你认为的“真理”并不是真理,就这样,毁掉别人三观的感觉好极了。总有人很固执,当我搬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狡辩说,你怎么证明你是对的?我送他一句,死鸭子——嘴硬!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作为一名严谨的理工男,我怎么没去验证一下名言的真伪呢?
维基百科里(英文:https://en.wikiquote.org/wiki/Thomas_Edison)原文是:Variant forms without early citation:"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his or her homework."也就是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确实有后半句,但是后半句的意思是“因此,天才不过是一个经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聪明人而已”,人家爱迪生压根没有强调“灵感是最重要”!
另一个例子: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当人们夸赞他是“天才”时,他却说:“那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就说明他已吃了苦,用了功,否则,他是不会得那么大的成就的。
好吧,算你狠,我的三观就是这么容易被毁。
So,选择和努力,谁重要?
时光回到十年前,如果你确实被迫多买了几套房子,你会等十年后把房子卖掉吗?谁能保证不是《夏洛特烦恼》里的大春,买的时候两千七,涨到了两千九全卖了,狠狠的赚一笔,然后把房子全卖了,租房子住,等房子降价了再买回来?当初如果你大一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你能保证自己是马云Ⅱ,或者可以做好自媒体?再让你换个人结一次婚,你保证吵架的时候不想掐死TA?
承认吧,选择和努力其实就像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非要比一下,那么选择比努力更快捷,或者更像是一种“赌博”,但是努力,比选择,更重要。
真相是,一个能做出合理选择的人,优秀的选择和决策能力本身就是他的必备素质,它包含了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仔细对比,这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认知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会真正清晰地思考和决策方式,才能让自己是做“选择”,而不是去“赌博”。
没有人教给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努力。那些迷信选择的人,不过是都想拥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而已,这样,就不用努力了!
更进一步,坚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人,他其实害怕承认了努力的重要性之后,他们无法再跟别人说“你看,不是因为我不努力,而是因为我没选对,如果当初我选对了,也会……”,其实,就是他当初选“对”了,结果还是一样,因为努力的程度远远不够。
社会上一些成功学人士同样会大张旗鼓地说,不是因为我努力了,而是因为我每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鼓吹个人崇拜,其实他们是怕别人知道自己也有最落魄的时候,自己也是一点点努力撑到现在的,因为努力大部分人都会,而所谓“正确”的选择则不是,也没有答案,是可以卖门票收费的。
说到这里,又会有新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确实不那么费力,却能做出伟大的成就?是时候谈谈方法论的作用了,那么,方法和努力,谁重要?
3
方法和努力,谁重要?
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学的少,考的多?不管他们自己承不承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有的人一天到晚相当忙,没有娱乐没有节假日,看上去依然神采奕奕?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激励自己和释放自己,说白了还是方法。
为什么“普通人”按照一万小时理论去做某一件事情,保安还是保安?问题还是出在方法上。
似乎方法决定了能否成功,有人就说了,你天天那么累,还没有特别的成绩,就是因为就知道努力,而不知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方法比努力重要!
《王者荣耀》用了一年的时间,注册用户突破2亿,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月流水超过30亿元,是什么造就了这款游戏如此大的成功?为什么我们哪怕开黑也不想减肥?我入坑4个月,结合自身感受分析一下《王者荣耀》的策略,只要是做到这几点,减肥也能成功。
第一点,入门低,上手快。与LOL不同,《王者荣耀》降低控制难度,增加教程引导,英雄人物耳熟能详,这让小白用户疾呼“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会玩了”。减肥也一样,选择一种入门低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一双跑步鞋足矣。
第二点,群体效应,社交功能。一个人的游戏很难坚持,有段时间大家几乎不聊别的,全是匹配、排位,甚至还有人通过这款游戏找到女票,因为大家一起不吹不黑,相互不服切磋技艺,其乐融融,酣畅淋漓。减肥,跑步,就应该叫着志同道合的一起,相互监督、交流、比拼和进步,也不至于荒废。
第三点,目标和升级。《王者荣耀》的段位是黄金还是王者证明了一个人的游戏水平,所以人人都想上王者,秀秀优越感,藐视兄弟们。所以,跑步也该设定好目标,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每每达成目标的时候,满满的成就感和优越感,放弃成本不断拉高,这时候,你已经不需要减肥了,因为下一个全马在等着你。
第四点,短周期激励。一局比赛10分钟就结束,6分钟即可投降,上厕所来一局,小学生课间休息来一局,妥妥无压力,就是游戏贯彻了短周期激励的原则。跑步也可以做到,前期一次跑步半小时也可以搞定,完事脚疼腿疼肚子疼,说明脂肪在燃烧,成就感扑面而来。
还是说方法重要呀!说好的努力呢?
雷军曾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聪明的孩子”在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要比“不聪明的孩子”努力的多,才会显得学的少,考的多;
“大忙人”不仅仅懂得激励和释放的方法,更要去了解自己的睡眠习惯和方法,分析自己的精力状况,不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又能保证精力充沛的作息方案,那么,这中间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可以做到?
有人干了一辈子,看似勤勤恳恳,最终还是普通保安,有的保安却一开始就思考,怎么才能做一个出色的保安,怎么才能让保安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或许这个保安就成了专家,成了上市公司董事长。
只知道勤奋努力干活,用自己所谓的“努力”去掩盖“做”选择和“找”方法上的努力,实则“真借口”和“假努力”。
那么选择、方法和努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4
选择、方法和努力之间的关系?
武侠里武功高低决定了江湖地位,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资本则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假设存在人生资本-时间曲线,我大胆画了一条(对数学厌恶者可跳过):
y=(d+lgm)x+c
其中,y是资本,x是可用于工作的时间,d是选择方向,m是方法(≥0),c是目前的积累,努力无法量化,但是d和m都是努力的函数。
第一,越努力,d为﹢的概率越大,而且值越大,越能做出更为合适的选择,同样,越努力,m的值越大,越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见①-②和⑪-⑫。
第二,同等条件下,d的作用要大于m的作用。
第三,当d和lgm>0(又聪明又上进)时,越努力,曲线的斜率越大,提升越快,资本和成就也越大。
第四,当d和lgm=0时,即没有方向和目标,那就是混吃等死型,资本只能保持在c。
第五,当方法m正确(>1),选择d出现错误(<0,聪明但不求上进)的时候,②-③-④-⑤-⑥-⑦,短时间资本y会突然降低,而且会持续降低,努力才会慢慢止损,直至更加努力地找到合适的方向d,就会扩大资本y,在这期间方法m的作用就不是特别明显;
第六,当选择d正确(>0),方法m出现问题(<1,上进但还未开窍)的时候,⑧-⑨-⑩-⑪,短时间资本y也可能会降低,但是不会持续降低,只是增长的比较慢,直到努力找到合适的方法m,资本y才会再次突飞猛进。
第七,除了以上参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时间x,尽可能地延长可工作的时间也是一个办法。人的最高点可能在30岁、40岁、50岁,甚至可能在60岁、70岁,可用于工作的时间可长可短,不仅仅跟寿命有关,也跟平时的单日工作负荷有关。有人工作俩小时就会觉得累,有时候是因为身体的隐性状况不好,导了精神状态不好,工作效率不高,并不是他不想努力。所以,体力充沛对一个人来说,真的是基础,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拉长人生的坐标轴,有时候比的是持续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啰嗦了半天,选择、方法和选择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其实,选择就是战略决策,方法是战术规则,努力则是做好战略和战术规划的基础,说白了,又是另一个层面的方法论,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可比性。
我曾经陷入一个怪圈:
如果一本书我看不进去,我会得出这本书不值得一看的结论;
每当我弹唱一首曲子老是不连贯时,我会觉得我不适合学乐器;
倘若我坚持一个东西,坚持不下去时,我会怀疑当时选择和方法。
当感觉很艰难时,是怀疑选择、方法还是努力程度?
说实话,没有不累的工作和角色,哪怕是最喜欢的游戏,最爱弹的钢琴,最爱的那个人,这时候最不该怀疑的就是努力和自信,多向年长的人请教,深入思考,慢慢地优化选择和方法。
我们常常会不知道选择的是否正确,所以才会患得患失,害怕走弯路。但是,人生每一个发展过程都是不断尝试,或者试错的结果,从而获得反馈和提升,又有谁知道现在的道路不是弯路?人生正是有了不确定性,没有标准答案,才值得去探索。
5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
话说回来,现在很多人说,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其实,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够多、也不够深,才是所谓的“大道理”,才让我们无法在思想中融会贯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在自相矛盾的道理中无法前行。
怎么办呢?
深度思考,知行合一。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短期待在“舒适区”,长期来看,会慢慢不适。是时候改变了,深度思考,克服惰性,不忘初心。
知行概念上的合一: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有的人习惯先从理论入手,有的人喜欢马上就干,但终究会知行合一。
知行空间上的合一:出现在我们最常见的生活中,知和行要一致。
知行时间上的合一:我们似乎习惯先想好怎么做,才会去努力,但是我们在努力做之前很难找到方法和方向,所以说知行必须同时在路上。
在马拉松运动中有一个名词,叫“极点”,指运动员长时间奔跑的疲惫感达到一个极限后,会突然消失,在这个点之后的奔跑,会非常轻松。婴儿刚从母亲体内的羊水中出来,婴儿开始用肺呼吸,强烈的不适感会让他们哇哇大哭好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适应了外面的空气,之后就不会再哭了。
就像我们刚刚走出“舒适区”的时候一样,会不适和难受,直到我们适应了新的更大的区域,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看到这里,你仍然会觉得这是一碗毒鸡汤,只是会让人无休止地努力,拼命,不但没有营养,还害人。
适合的鸡汤旁边不会有勺子的,他会让你像迎娶新娘一样,需要耐心思考,去翻,去验证,甚至可以给红包求助身边的人,要想把那双水晶鞋找出来,不付出些代价怎么行?
没有废话的干货有吗?确实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宁静之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