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者没有地图,但心中有一条路。张良老师一直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探险。从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到南风窗记者,到历时三年采访写下《汶川地震168小时》,到创办源泉高中,再到创办爱卡的米教育平台。张良老师一直遵循内心的想法,自由的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做成功了。可这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了想法有了规划并付诸了实际行动。一个人有多自律就有优秀,一个人有多优秀就有多自由。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源泉高中,学生自己轮流做饭,自行设计方案解决生活垃圾问题。通过老师引导,自己查询所居住地的房屋建构特点、地理环境、民族风情……学生在游玩中学习了物理、地理、历史、建筑…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多了一些乐趣,多了一些探险。
我们知道高中的学科之间衔接度不是很好,出现了断层。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没学,另一学科对该知识突然上升到深层次的应用了,导致学生一片茫然,老师也很是头疼。而张良老师组织学生把122本高中教材重新整理,编排出了自己的课本。解决了学科断层和学科知识重复的问题。何等的睿智和大气,做出了我们敢想却不敢做的事情。
张良老师的教育改革之路令我钦佩之余,我存有一点小小的疑惑。
张良老师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即生活,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之外,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也都是我所欣赏和赞同的。可是源泉高中的培养模式类似于欧美教育,所以孩子出国留学后能够快速适应生活,适应国外学习。而中国的教育重在基础教育,没有经过高中三年高强度的学习,学生适应高考吗,能考上优秀的大学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走出国这条路。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源泉高中的学生是幸福的,可是面对残酷而又现实的社会,这些孩子又该何去何从?如果它也像普通的学校进行高强度的学习,那么它的改革似乎意义不大。源泉高中又是如何平衡这些的呢?我不知道,但我期待源泉的教育改革之路。
作为一所高中,我们学校的生源不是很好,中招文化分在350分以下的估计有1000多人,这些学生数理化根本听不懂,政史地又不愿背。老师讲课很痛苦,犹如对牛弹琴,学生听课也很痛苦,不知所云。常常是老师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学生两眼呆滞,昏昏欲睡。学生一听不懂学不会,二没有学习的动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少管所,如此这般,我们怎么寻找教育的源泉,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我不知道,我无法改变教育的现状,但我期待教育改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