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大一样,风轻轻的,没有雨,暖融融的,春风拂过杨柳……可也与平日的春光不同,轻风中飘浮着淡淡的忧伤,新绿中含着一股寻常的悲哀。
在我心中,这也是有生以来最独一无一的清明。以前的清明节,总是很快乐——放三天假,这个悲伤的节日似乎与自己无缘。可这个清明,内心却是一片悲伤与思念。不知为什么,突然有一种想要尽情宣泄的感觉,积攒了许久的思念突然被一种强烈的念想驱动着,灵魂深处隐忍的痛处,还有那总会不由在梦境中出现的回忆,似乎终于可以在某一个日子里,独自默守着一座刻着亲人名字的石碑诉说了。
周五,我们一家来到姥爷的墓前,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悲伤,凉凉的,说不清。风拂过发丝,一种悲痛冲击着我的胸口,热泪潸潸而下。我忽然就想,这清明节为什么非要在四月,多好的四月!花儿开了,艳艳的,杨柳青了,充满生的希望。姥爷的坟前,竟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开得烂漫,震人心魄,我心中也浮起一丝季动……
时间又回到了八年前,幼儿园放学了,一位精神抖擞,慈祥善良的老人向前招手,一边还微笑着,一位小女孩朝老人跑去,两人一起开开心心牵手回家,一老,一小,在夕阳映照下,很是和睦……
小女孩渐渐长了,她和姥爷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和姥爷之间,话也越来越少,姥爷看着日渐长大的孙女,很是高兴,只是,望着她远去身影,想张嘴和她聊天,可是,两只船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在小女孩心中,老人一直是她的骄傲:博学多问,精通诗书,有很高的修养,身体好,爱打混元,还有不少徒弟……只是,她与姥爷的距离越来越远,和姥爷在一起时,她总想和姥爷聊天,只是,因为太长时间的沉默,又不知从何开口……
小女孩虽与姥爷间话不多,但她知道,姥爷很爱她。在她看书时,姥爷会不出声地给她端上一杯热水;在姥爷带她去吃饭时,会点她最爱吃的,并看着她狼吞虎咽会心一笑;会在她妈妈口中得知她优异成绩时鼓励她,说,我孙女就是棒……日子就这样过着,可是她再一睁眼,世界全变了:她知道姥爷要做一个小手术,但她从母亲的愁容中得知:姥爷术后脑出血,现在还在危险之中……最终,姥爷没有熬到春天,冬天刚结束,他便永远合上了双眼……
我静静得回忆着一切,突然特想大哭一场,我想念姥爷温厚的手掌,怪自己为什么木好好珍惜和姥爷在一起的时光……人啊,就是这样呀,有的时候不知珍惜,没有了,便急切地想抓回那些泡沫幻影……
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但是,回忆是永远,爱与亲情只能在悲痛中铭记在心了。
清明,这个悲痛的日子。只愿这无限美丽的春光,也让那些已故的人能欣赏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