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但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的并不深刻,我也曾疑惑:读书是否真的有用,读书的价值究竟有多高?随着教龄增长,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我越发强烈地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在自己女儿身上摸索、探究让孩子喜欢上读书的方法!
我陪女儿读的第一套书是通过邮局订阅的《东方娃娃》杂志,那时女儿三岁。《东方娃娃》是一套幼儿杂志,类似于绘本,画面精美漂亮,符合幼儿的阅读习惯。如一只占据16开整副画面的精美蝴蝶,画的栩栩如生,内容则主要以各种自然知识为主,还兼具儿歌,民俗等。
记得第一本书寄回家时,我拿给女儿看,女儿当时就被多彩的画面吸引住了,她拿着书,爱不释手。我开始每天指着文字给她读书里的内容。《东方娃娃》是月刊,等不到下本书来,一本书就读完了,女儿喜欢,就要求我反复读。一本《小鸭子小鸭子,你在找谁》的图画书,都被我们娘俩翻掉了书皮。读着读着,我惊喜的发现,孩子竟然识字了,她上街时经常指着招牌中某些字告诉我:“妈妈,妈妈,那个字念……”
《东方娃娃》每期都会随刊附一本绘本,孩子非常喜欢《獾的美食》绘本故事,在阅读中,孩子不但认识书中的文字,也懂得了故事中要珍惜自己所有的道理,这套书我们现在还一直保存着。
阅读带给孩子的收获显而易见,我开始更加有意识培养她的阅读习惯。每次出去逛街,我都会带她到书店,看看她喜欢哪一类书,由此,我买书的果断力超过买其他!
近几年,我担任了校图书室的管理工作,有了图书室的钥匙,孩子知道后非常兴奋。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优先借书?”我一向不徇私情,但在读书这件事上,还是为孩子开了绿灯。她当时已读三年级了,但每次到图书馆借阅的都是一些图画书。我则是希望她多读些文字书,她则说:“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我读不下去。”
我有些困惑,该如何指导女儿从阅读图画书过渡到文字书呢?
恰好,那年暑假,女儿语文老师留的作业是读课外书,配合老师的作业,我帮孩子选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因孩子性格内向,也有些娇气,而这本书里的的主人公则充满了勇敢和力量,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影响一下女儿。可书买回家,我却犯了愁,孩子不喜欢读全是文字的书,该如何引导她读完这本书呢?思来想去,我设了一个“骗局”,我对孩子说:“妈妈非常喜欢听鲁滨逊的故事,你愿意念一段给妈妈听吗?”我的求助激发了孩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可贵的孝心,孩子痛快的答应道:“好啊,好啊,没问题!”她打开书认认真真地为我读了第一页,我因势利导:“这本书还真不错,妈妈没听够,你能不能给妈妈多读一段?”女儿又高兴地读下去。女儿正读到兴头上,我拦住她:“好了,你读了好半天,也累了,咱们不如猜猜下面的故事。而此时女儿急于知道下面的故事,自己又执意坚持多读了一页,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读书,我不由窃喜,自己的“骗局”初见成效。
第二天,我再次鼓动女儿给我读故事,她很高兴,渐渐的,她完全被书里的情节所吸引,不用我再施“骗术”。为让女儿能坚持读完这本书,我也跟她一起读,然后再与她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读到精彩处,她也会主动和我讲。在我用心引导下,她用十几天时间,读完了以文字为主的第一本书,不仅如此,鲁滨逊的勇敢无畏精神更是感染了女儿,一次,她跟我交流说:“妈妈,鲁滨逊真勇敢,一个人漂流在大海上都不怕,我要向鲁滨逊学习,晚上自己睡,我不怕黑了。”
读完这本书,女儿也开始对文字书渐渐产生兴趣。随后,她主动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王子与乞丐》《童年》《草房子》《夏洛的网》等等,这些书都让她爱不释手。学校图书室,新华书店成了她的好去处。
今年暑假,一次偶然,女儿加入了市里青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协会的国学诵读群,开始跟群里的孩子们一起读国学,我们选的《弟子规》,每天,我帮她正音,然后坚持每篇读三天,反复读。读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趣事,让我感触彼深。一天,我带女儿去朋友家做客,从朋友家出来,她站在门口,掀起门帘一直等我先走。我有些好奇,回家问她:“今天怎么这么有礼貌?”她则像模像样地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惊讶,这不正是《弟子规》中的“孝”篇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在孩子身上得到了验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陶冶情操,规范言行,这不正是诵读经典的作用吗?
除《弟子规》,我又陪女儿一起读了《人生必读的古诗词》。我背了二十几首,然后让女儿当小检查员,检查我的背诵情况。女儿当小老师,很认真,我背错一句都不过关。就这样,我们娘俩一起读,一起学,最后,不但我会背了,她也背过了很多首。如《满江红》《将进酒》《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等经典诗词,她都能完整的背诵下来。一个假期,女儿读了很多书,满满的都是收获。
一路走来,在培养女儿阅读习惯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女儿良好的行为素养和学习能力,我也从中总结出不少经验,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陪伴和智慧引导。
如今,国家下大力度推广“全民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努力坚持走下去,陪伴、引领更多孩子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积蓄一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