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时带家里的小朋友去郊区小住。在农村的夏夜里仰望,可以看到璀璨的星空。小朋友歪着脑袋问我:“妈妈,我们能搬到星星上去住吗?”
似乎每个孩子都对浩瀚的宇宙有着莫名的憧憬,他们都希望自己能飞到太空,去看看那个未知的另一个世界。
这本《如果你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孩子》将告诉小朋友:如果他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孩子,他会遇到什么,需要做些什么。
当然,这本书并不会像“注意事项”一样给孩子撰写一大堆枯燥的文字。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艺术学院的插画家帕特里克·奥布莱恩以出色的图文编排,融合宏大的场景和细致的解说,为孩子们展现了一次震撼的沉浸式星际旅行。
火星在我国古汉语中被称之为“荧惑”,它所拥有的橘红色外表是因为火星地表被赤铁矿覆盖。绘本封面以橘红色为主要基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火星”的颜色特质。一架火星着陆器矗立在地表,隐约可见一个穿太空服的男孩正从上面走下来。“如果你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孩子”几个大字印刻在封面上,带着难掩的激动。
深红色的环衬应和着“火星”主题,扉页上一名戴着太空头盔的男孩写实画面十分逼真,他将引领着我们的孩子开始这一段难忘的“火星之旅”。
⭐让孩子身临其境
故事以第二人称“你”贯穿全文,最开始以一个仰望星空的男孩背影切入,随后巨大的位于边框内的火星样貌出现在读者眼前,这样的编排完全和阅读绘本的孩子视角同步,非常迅速地将小读者代入到故事情境中去。
页面的视觉感是版面设计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通常来说,版面设计彰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这里的边框,没有边框仿佛与读者没有距离,画面中的内容是可以融入读者生活的;加上边框会有与现实相隔的感觉,这里是作者在向读者发出“抽离生活”的邀约,希望小读者在作者营造的场景中尽情驰骋想象力。
为了让我们的小读者更能沉浸式地体验这次“火星之旅”,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在全书中多次使用大跨页设计。
比如讲乘坐火箭开启火星之旅:
船上太空服,踏上火星时:
这些以两页为一画面的跨页设计,加强了视觉张力,为小读者“身临其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视感条件。
这本《你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孩子》,除了注重语言、画面编排带来的真实感外,在故事与事实的结合方面,也是颇具用心。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火星车,是1997年7月4日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旅居者号”,这一事件开启了人类火星实地探测的新时代。
在书中作者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将这一真实事件和故事进行了巧妙结合,娓娓道来,为小读者增加了整个故事的真实感。
除去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景观在这本书中也有出现。火星上有两个“太阳系之最”,一个是太阳系最高的山峰,奥林匹斯山,另一个是太阳系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这两处景观及资料,和故事中“乘坐火星飞机”这一部分融合,代入感极强。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充满了好奇心,越是没有见过的事物,他们越感兴趣。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想一探究竟。父母适当地引导,会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力量。
孩子在地球与火星又一次离得最近的时候,登上带他来火星的那架着陆器,开始飞回地球的漫长旅程。
故事最后定格在小男孩飞离火星后,望向窗外的情景。这个特写画面编排在单页面一个较为粗的边框里。这种排版方式,在向读者表达一种坚定地情感,正如作者最后所说:
你经历一次不可思议的探险,去一个从未有孩子去过的地方。你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孩子。
相信每一个阅读过这本书的孩子,在读完最后这段话时,内心一定是激动而澎湃的,而这正是作者想要的——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由此开始。
写在后面
这是作者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第一部太空题材作品,正如他所说,他的的创作灵感是源自他儿时收看人类登上月球地画面。
那么,一定有一个孩子的太空梦,是从《你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孩子》这个故事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