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白桦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中写道:“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提醒我们:当前也只有多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有了。功夫不在多,在于每天挤出一点点时间。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作为教师也要有见缝插针地读书习惯。时间是挤出来的。当阅读成为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知识的丰实与内心的充盈似乎水到渠成。
今天拜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突然想到了我们的学校生活,几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备课、上课、各种活动、管理学生,有的老师可能说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学习了。其实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
只要有量变能就能引起质变,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平时的勤奋耕耘,就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了以后能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越自律就越自由。教师要想有更自由的时间,除了平时备好课之外,那就是读书,关于读书,我就说几句话:第一,读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用好的读书方法,尽最大可能将读过的内容记到脑子里。第二,在保证阅读专业类书籍的基础上,每天一定要读读不相关的书。第三,如果想让读书来锻炼发展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建议看看建构理论、循环解释论,再去读书,事半功倍。第四,研究发现,与高阶思维能力相反,平时过多浏览手机,属于浅层次阅读的话,会造成人的智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