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手上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有空闲坐下来梳理一下简书。
我因为喜欢写作,常常上网搜一些写作经验心得。一次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自媒体,知道了简书。
我当时是个小白,无知者无畏,在5月份的时候在简书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应看过帮助,知道要向专题投稿。
第一篇文章投稿之后,结果可想而知拒搞。我当时还傻乎乎的向编辑发简讯,询问具体原因。
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我开始仔细研究简书,希望能够得到点有用的东西。看到了简上不少的人,也遇到了像我一样的问题。
才写了几千字,离成功还早着呢。就算是写了几万字,十几万字,也未必会有自己所期望得到的一切。不要太在乎阅读量,粉丝和喜欢数量。
经过一些日子的休整,我根据简书上的一些经验心得,做了调整。
第二篇文章新鲜出炉,没几日便被收录了。当天我心里面别提有多高兴了,不仅文章被专题收录,还收到了喜欢。这是一种真实的,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陌生人给我的喜欢。
之后我陆续的有作品产生,数量不多,也没有什么规律,可以说是随性而为。因为当时我的工作刚接手了一个新的项目,暂时没有多的精力分出来写作。
而且我以前写的都是热笔,现在一下子要调整成冷笔,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渐渐的,我写的文章,开始被专题接受。
不过过稿也不高,目前为止是写了八篇4片被专题所收入。我又开始变得患得患失,每次一投稿,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消息上面有没有那个数字。
有了消息,收录是最好的。打开看里面是拒稿的话,心里又不免失望。我有时候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写的不好。可写得不好吧,也还会有专辑会收录的呀。
那段时间我极度缺乏自信,真不想写了。问了一位专题主编,回答是我看挺好的,坚持下去,加油!我的心动摇了,我的文章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我在思考,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文章的质量。老办法,我又回到简书上,开始搜集资料。简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上面有不少的前辈发表的文章,里面有好多可以供能借鉴学习的知识。
我一一把它们列出来,一条条的去试。其实东西都是好东西,只是我自身能力的关系不是每一条都适合的。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把他们能用的都挑出来,付诸实践。
我开始拜读各位大咖的文章,越读心越慌。自己的文章跟他们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一直在微信上听到一篇关于三毛的自媒体文章。
我想起了三毛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原话我记不清楚了,大概意思是说三毛喜欢看书,看了别人的书之后,心里会很害怕,但是为了看好书,还是会继续阅读。
随即我看到了我喜欢的别山举水老师的一个小故事。简书上有人称赞老师的文章有名家的风格,老师回答是别山举水的风格。
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果说大咖们的文章已是参天大树,那我只不过是一颗刚到简书的小树苗,当然不能同日而语。我会努力施肥浇水,期待有一天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有一天,别人提起我文章的风格,我可以骄傲得说,是我漫步纸间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