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漫想
图 / 文 许健
第一次参观秦兵马俑是在80年代中期,30多年前的事了,我还是个楞头小伙,骑着自行车从西安到兵马俑。如今再来下了车,面对馆前商铺林立的街市,诧异地如同来到另一个时空。
或许由于年岁的虚长,多了一些敬畏,参观的感触要比原先多了许多,更能深入到其深层次的内容中,被兵马俑的艺术性和历史性所震憾。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这句话用到西安是最恰当不过的。西安的很多著名景点,如果你走马观花几个小时也就可以参观完,并感应到些许的文化的灵气,但是,要驻足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却是几天几夜也无法穷尽的,甚至每参观一次都会有全新的收获,此种乐趣吸引着无数的人流连忘返。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处。
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因为农民打井发现的,至今当年的主要发现人之人仍在景区与游客互动,其实那口井正打在一号坑的边上,如果再向外几十公分,就要和这奇观擦肩而过。这只是表面的故事。在一号坑你会发现每列秦俑通道之间都隔着几米宽的土墙,是原先的洞壁,其中一处墙上有一个特别的洞,这是当地村民当年的墓穴,不偏不斜挖在两列通道中间的土墙上,与伟大的奇观差肩而过,又因为原貌保护的缘故,与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同处一室,真是祖坟冒清烟了。在另一个秦俑坑中,有一条斜向下的圆洞,是昔日的盗墓洞,也从俑坑旁边几十公分的空白处穿过。这难道是天意?
要说秦俑坑考古开发的原貌是什么样?博物馆保留了很多未加考古开发的现场,就是一堆碎砾(如图)。知道这些威武的兵俑是怎样恢复的吗?假定在某一范围内有三个兵俑,然后根据特点将碎砾分成三堆,然后就是拼图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件容易的工作,一个受过多年训练的专家,平均修复一座秦俑的时间是一年多。当然了,最终拼接修复好的秦俑难免还有缺失的破洞,怎么办呢?你在参观时可以留意一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不身临现场,宏大壮观的震撼感是无法体验的,不论是修整排列整齐的军阵,还是未加修饰的开挖原貌,或是正在开发的工作现场,以及未开挖的外观,给人一种站在历史制高点俯视的感觉,栩栩如生的文物及其包含的神奇故事,仿佛带你穿越过时空,回到了大秦帝国。这时历史不再是纸上无味的文字,透过气吞山河的秦军阵,透过千人千面的秦俑轩昂的眉宇,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军阵前几排的将士是不穿铠甲的,因为他们是不惧死的“敢死队”。秦自商鞅变法,为平民提供了通过军功获得晋升的途径,率先打破贵族等级不变的旧制,激发了斗志,那些“死士”们恰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将军俑被发现时,身体前倾,手中拄着的一把剑弯曲着支撑其身躯没有倒下,当清除旁边的落土后,将军俑被剑的弹性重新立正。这把剑历经千余年而不锈,且保持很好的弹性。德国专家来参观后,一口咬定此剑系伪造,说剑面的镀膜工艺是德国三十年代才发明的专利。那么好吧,你可以用你所有的方法来鉴定!德国人进行了种种测定后不再做声了。当时秦人究竟是如何做到了,成了千古之谜,或许今天人类对自然的了解仍不很多。类似这样的奇迹太多了,我就不剥夺你不断发现的乐趣了。
每一个俑,每一件兵器,甚至铺地的每排秦砖,都刻有监察者到制造者的姓名单位,上至宰相,下到工匠,这恐怕是可以追溯的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度。
透过秦俑看到的是一个依其法度运转的强大国家机器,那才是横扫六国的秦军背后真正的支柱,才是秦统一六国的必然原因。纵览世界历史,英国击败西班牙,美国取代英国,是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是先进的法制为保证的。当六国试图效仿秦变法强国时,扭扭捏捏地不愿触及上层既得利益,最终无果而终,束手待毙。
秦的兴盛又不乏“不产于秦”的六国能人的贡献,商鞅、张仪、吕不韦等等,是“诸侯人来事秦者”的典型代表,巨大的包容力成就了自己的强大。观今日美国有华裔部长,又传美国大学教授中百分之多少是华裔等等,却未曾闻说中国有哪位外籍的部长,我们或许不如我们的祖先?
中国人民是智慧的,稍微给一点阳光和水分,就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创造出神奇的工艺,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事实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如果能穿越时空到三十年之后,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原文写于2011年4月,修改于2017年9月)
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
联系邮箱:zhiyuan@zhiyuangong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