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弋一
1931年12月,从家乡福昌屯号逃出的萧红,被汪恩甲抛弃在东兴顺旅馆,因为没钱还债,她被关在了东兴顺旅馆2楼的一个仓库里。
此时,萧红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她看着自己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和日渐笨重的身体,没有感受到即将成为人母的喜悦,与之相反的,却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一个肚子圆得馒头般的女人,独自的在窗口望着。她的眼睛就如块黑炭,不能发光,又黯淡,又无光,嘴张着,胳膊横在窗沿上,没有目的地望着。”
“女人带着她的肚子,同样的脸上没有表情,嘴唇动了动:‘明天就有办法’。”
萧红为了逃出这种境遇,向多家报社写了求助信,但回复她的只有共产党地下党派主办的《国际协报》。
无枝可依的她,终于要迎来她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男人:萧军。
01 拯救你,以爱之名
萧军认识萧红的时候,还是个一文不名的报刊编辑。他第一次见到萧红,就被萧红写的文章草稿和画的几幅素描吸引了。
那时候的萧红明明面容憔悴,肚子里还带着别人的孩子,但萧军却在一瞬间觉得自己见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他在著作中提到:“几次想要走,但几次未走成,几次想要抱她,也几次都未抱成”。
最后,萧军走时把全身仅有的5角钱留给萧红,自己走路回去。
第二日,萧军去,第三日,萧军又去。二萧之间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很多人说萧红第一个爱上的人是陆哲舜,但我觉得,萧红一生只爱过萧军一人。
1932年8月,幸运女神降临了,松花江决堤,哈尔滨被洪水吞噬,东兴顺的老板跑路去避难,萧红迎来了逃生的绝佳机会。
她写道:“街上的水流唱着胜利的歌”。
她打开窗户,看到楼下在洪水里的一叶小舟,挺着大肚子,从2楼跳到木舟上。她成功逃出来了。
萧红的这一举动,是十分勇敢的,也是孤注一掷的。
她在当下来不及想,若她有丝毫闪失磕到了肚子,丢掉性命怎么办,她只那样热烈地向往着生的自由。
这种对生和自由的渴望,是留在她血液里的本能。
此时,萧军正在前来援救她的路上,但因为水涨得太高,萧军没有钱渡河,被耽搁在路上。
萧红与萧军就这样错过了。
很多了解这段故事的人,都觉得是萧军的出现,给深处绝境的萧红带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但以萧红的个性,就算萧军不出现,她也是要想办法救自己的,不然她也不会给《国际协报》写信了。
所以,拯救萧红的从来不是萧军,而是她自己。
萧红逃出来后,找到了之前帮自己的《国际协报》主编斐馨园家里,获得了一个暂时的住处。
因为斐家当时属于大户人家,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也比较在意外界人对自己家族的看法。
有一天,大着肚子的萧红挽着萧军到哈尔滨中央大街去散步,被斐家的某个朋友看到了,就把这种“不太好看”的行为告诉了斐馨园的妻子。
斐馨园的妻子等萧红散步回来后对她说:“在家里怎样都可以,但到外面去还是要注意影响,毕竟不太好看,你们又是住在我家。”
萧红气急了,把这件事告诉了萧军。萧军是深受新式思想影响的青年,他问到:“富人背地里会这样笑着穷人,可知道穷人也会在背地里笑着富人”。
不久后,萧红在斐家里面临生产,她痛的在床上打滚,可萧军没有钱。
他跑了很远的路向斐馨园借了1元钱,但他意识到如果这钱借了,就真的代表他们妥协于贫富差距了。思考后,萧军把钱还给了斐馨园。
萧军这种“宁可枝头抱香死”的行为,对当时在床上打滚的萧红带去了极大的伤害,但萧红后来也原谅了萧军。
这是属于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她是被社会压迫着的,只能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只能认同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她写道:“我所认为上帝赋予女性最大的不公,就是要怀孕和生育”。
最后,萧军在万般无奈下,将萧红送入医院,她是“强住到医院去的”,没交医药费。萧军为了能补上住院费,四处奔走筹款。
住进医院当晚,她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女孩,她写道:“孩子生下来哭了五天了,躺在冰凉的床板上。涨水后的蚊虫成群的从气窗挤进来,在小孩的脸上身上爬行。”
即便孩子这样哭着,萧红最终没有喂这个孩子一口母乳,她对过来询问的护士说:“请抱去吧,不要再说别的话了。”
萧红带着眼泪将自己生下的孩子送人了。
萧军当晚到医院来看萧红,萧红告诉了他这个关于弃儿的故事。
萧军很激动,他觉得萧红不愧是这个时代的女性,如此刚强坚毅。
他说道:“丢掉一个小孩,是有多数小孩要获救的目的”。
我觉得,二萧感情的真正升华是在这里:他们有着远大的报复,有着共同的世界观,有着相同的立场,懂得对方心里所想。
这种“因为爱你所以找到了自己”的共鸣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支持他们走下去的精神纽带。这是他们相爱的起点。
后来, 在萧军的引导下,萧红也开始写小说,《弃儿》作为萧红人生中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小说走入了大众视野。
他们在接下来5年多的时光里,没有辜负那句“丢掉一个小孩,是有多数小孩要获救的目的”。
他们一路声名鹊起,成为了当时文坛“黑暗现实中两颗闪闪发光的明星”,携手走在反压迫的路上。
02 我爱你,但我不能接受你优于我自己
关于萧军和萧红的决裂,很多人觉得是因为萧军对感情不忠。
但通过诸多资料显示,萧军对萧红的态度产生变化,是因为他不能接受萧红比自己优秀。
在某次有许多作家的聚会上,大家酒后聊得热络,一位友人说道:“在文学创作上,我觉的萧红是在你之上的,你是通过努力积累有了今天的成就,但萧红的是天赋”。
萧军当时装作不在乎的样子,但他毕竟是旧社会里长大的,萧红落魄时,激起他极强的保护欲,他带领萧红开始写作,一直以自己是萧红文学上的领路人自居。
他之所以多年来只爱萧红一人,就是因为萧红那种女性身上的柔美与生活上的落魄,满足了他心底的大男子主义。
但友人的话却让萧军意识到,萧红早已在文学上超越了自己,这是不被萧军所允许的。
在萧军的意识里,萧红是那个需要被自己保护的爱人、又能与自己谈天说地的蓝颜知己。
可这样一个力量微弱的女人,却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在文学造诣上超越了自己。即便萧军心中还爱着萧红,还是深受打击。
而这种观念,即便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屡见不鲜。
因此,萧军才在其他女人身上找寻着崇拜与信心。
他出轨了。不止一次。
不只出轨,他还通过打萧红,来暗示自己是强大的。
有次大家一起出游,友人看到萧红眼角有一大块淤青,就问这是怎么弄的。萧红说是自己不小心磕到了。
萧军却略带自豪地大声反驳说:“干嘛要为我遮掩?你怎么不告诉大家这是我打的”。
那时候,萧红内心是苦闷的,她几乎从早到晚待在鲁迅家里。
鲁迅对二萧间的事早已了然于心,但他从始至终没有开导萧红,也从未促使两人和好。
不久后,鲁迅病重,萧红知道不能再那样打扰鲁迅,就前往日本。
有些学者说,萧红到日本去是在情感上避难,但我觉得,二萧之间的感情在萧军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萧红的日本之行也不是萧红女性意识的崛起,而是萧红对自由的追寻。
从小充满反叛精神、热爱自由和新思想的萧红,是不能忍受萧军长时间对自己的管束的,也不甘心自己的文章长久在萧军之下。
在落魄时,两人尚且存在报团取暖、患难与共的美好。
两人生活宽裕后,萧红就越来越受不了萧军的大男子主义,她感到喘不过气来。
但萧红和萧军在此时都不想结束这段感情,毕竟这段感情承载着彼此人生中最艰难也最美好的时光,沉淀着一对恋人纯净且浓郁的爱。
所以,萧红这次的日本之行不属于“情感避难”。
避难,是一个被动的词汇,我更偏向于萧红和萧军二人自主选择平复一段时间,好让两个人的感情更好地走下去。
而萧红的日本之行,也为他们情感的破裂拉响了前奏。
随着他们情感走向尽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他们将共同迎来一段充满动荡的艰辛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