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乐
文字根据师父生前语音整理,部分文字斟酌不定,敬请海涵
目光所及,皆是祝福。
福报
师兄们,中午好!
今天我们聊一聊福报!什么是福报?
这一刻就是福报。
你在干什么呢?你应该正在听这个语音,听这个语音就是福报。也许这个语音未来有机会会被整理成文字,你正在读这个文字,读这个文章就是福报。
这代表你活着,你还不是个聋子,瞎子,就更不用说你生命中的灵性探索,遇到了聆听徒云这段语音的机会,那更是福报。即便你活的不好,你的生命正在经历一些磨难,走到了生死的边缘,听,听着,听完再去死,聆听徒云将使你的死了悟,灵魂得到解脱,这也是福报。
这一刻,无论你在做什么,在听在看,没在听没在看,无论你的生命正在经历着什么,都是福报。
这一刻,就是福报的全部化现。
好,这是我讲关于福报的一个头。
缘起
我先讲讲这个缘起,昨天和三位师兄在一起喝茶的时候聊起福报这个话题,当时时间比较匆忙,没聊透。所以道别的时候,大家建议拉个群在群里进一步探讨。这就是这个语音的缘起。
我要做个声明,因为这段语音是关于我自己的自我疗愈。这段语音的缘起里有我对师兄关于“福报”不明白,不理解的投射。这个部分是我的看法和评判,这和本自具足,完整清明的师兄们没有关系。当然了,也包括可能听到这个语音的你。
我们没办法讲给和自己一样明白的人,所有开口讲话都要有一个投射,就是认为别人不懂,不明白,不知道才能开口。你尽可以听,读,大可不必接受这样的投射。
所以,我就姑且这么一说,你就姑且这么一听。
金刚经 第八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关于经典
今天这个世界上所谓的经典烧掉一半,这个世界的痛苦会少一半。尤其是那些在经藏里走不出来的师兄。
红尘中人执着无非钱,权,色,利,名,执着是为了放下,执着无非是在走这个过程,经历这个阶段,没有执着,佛陀讲的放下从哪里讲起,了无意义。就算是究竟了,了悟了,你有什么,你可以放下什么,何须放下。
相反,成佛,成仙,成道的执着更甚,看看那些戒一切,忍一切,万般慈悲,千般苦修的人,回头是岸啊!
离苦的苦也是苦,消愁的愁也是愁;离了苦的乐还是不是乐都难说。苦乐不二,佛魔一如。
抄写经文,诵读经书,半生有余,但经是经,你是你,没有发生什么化学反应,贪嗔痴一个没有少,无非开始贪恋智慧,贪恋解脱,贪恋成佛。
经藏是2000年前的时空发生的成道者生活,对话的记录,时隔2000余年,时过境迁,面对今天的问题,需要新的答案。不仅是时空遥远,释迦讲法,因心,因境起义,有些对话,只有对那个当下的对话参与者才有意义,比如禅宗初祖,释迦拈花一笑,迦叶破颜,释迦便为迦叶说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初示。当时在场的释迦的追随者用经藏来说有“人天百万,悉皆罔措”,大家都蒙圈了,不懂释迦的葫芦里是什么药,只有迦叶心领神会。
佛陀在世的时候是没有佛经的,你必须要明白这一点。佛陀入灭后,有一位叫迦叶尊者,就是上面说他领受禅宗要义的家伙,他集结了500罗汉,完成了第一次整理,就是把佛陀生前的生活,对话编辑成册,这是第一次。110年之后,耶舍长老第二次集结了700位僧众又一次整理,一共整理了六次,我就不一一说了。整个整理的过程历时500年。
佛涅槃前曾说:“我一生实无一字可说”。这不是释迦四十九年讲法布道的总结,这是告诉后辈,法是当下的法,离开此时此地不可得,不可说,灭一切戏论。
其实不但释迦是这样,就连中国智慧的经典《道德经》和作者也是这样。老子当年骑青牛一路向西,途经函谷关的时候,被关令尹喜再三挽留,恳请下才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这个老子更厉害,开篇第一讲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多清楚,我讲的道,是可以言说的道,不可说,不能说的道我从来都没说过。
我们今天的人解经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去解这个经。不管是哪一位高僧大德,他解的是他的经。谁最懂经?我告诉你。当时那个对话里那个对象最懂经,因为那一段对话他让他了悟,解脱。我们今天解经,很多时候都是头上按头,脚上按脚。是演绎,是我们自己的理解。
真的是经让你了悟,我看不是,你跟一个了悟的人坐在一起,他一个眼神就能让你清澈,你跟一个内心没有冲突的人在一起,你都容易平静;你跟一个内心对你和周遭没有评判,没有看法,完全接纳的人在一起,你会感觉很舒服。
道是超越语言的,法是时下的法,经是如是记录道显现的描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一泡狗屎,一朵鲜花,一杯清茶,一句脏话都是至玄至妙,无上究竟的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