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回到县前客店,收拾好行李铺盖,叫小兵挑了,来到武大家,当晚就在武大家歇宿。次日武松早起,金莲也起来,给他烧汤净面。武松梳洗裹帻,出门去县里画卯,金莲道:“叔叔画了卯,早些来家吃早饭,休去别处吃了。”
武松应了声去了。
到县里画了卯,回到家,那金莲又早齐齐整整安排下饭,三口儿同吃了饭,金莲双手便捧一杯茶来,递与武松,武松道:“叫嫂嫂生受,明日拨个小兵来使唤吧!”
金莲连声叫道:“叔叔怎生这般计较!自家骨肉,又不是服事了别人。虽然家里有这小丫头迎儿,奴家见她拿东拿西、蹀里蹀斜,也不靠她。就是拨了小兵来,他上锅上灶不乾净,奴眼里也看不上这等人。”
武松道:“这么却生受嫂嫂了。”
武松搬到武大家里住,不觉过了一月有余,那阳谷县知县上任了二年有余,得了许多金银,最近要送回东京,而且三年任满朝觐,也要花钱打点上司,只是害怕路上的强盗,一直没送去。
忽然想起都头武松,当日知县就唤武松到衙内,道:“我有个亲戚在东京城内做官,姓朱名勔,现在是殿前太尉。我要送一担礼物过去,再捎封书去问安,只恐途中不便,须得你去方可。你休推辞辛苦,回来我自重赏!”
武松应道:“既蒙恩相差遣,我这就去。”
知县大喜,当即赏了武松三杯酒,十两路费。
武松出了县门,回来辞了武大,收拾行装并防身器械。次日,去县衙领了知县礼物、金银驼垛,起身上路往东京去了。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一日,三月春光明媚时分,金莲打扮光鲜,等武大出门便下了帘子。这一日,却有一个人从帘子下走过来,金莲正手里拿着叉竿放帘子,忽有一阵风将叉竿刮倒,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上。
这个人被叉竿打在头上,便立住了脚,待要发作时,回过脸来看,却不想是个美貌妖娆的女子。那人一见,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早已钻入爪洼国去了,变做笑吟吟脸儿。
金莲便慌忙陪笑,叉手望他深深拜了一拜,说道:“奴家一时被风失手,误中官人,休怪!”
那人一面把手整头巾,一面把腰曲着地,还喏道:“不妨,娘子请方便!”
这正是那西门庆,只因他第三房小妾卓二姐死了,心中不乐,出来街上行走,要叫应伯爵到哪里去散心耍子。却从这武大门前经过,不想被撞了这一下子在头上。西门庆自帘子下见了潘金莲一面,便转身走入王婆茶坊里,去里边水帘下坐了,问道:“干娘,你隔壁这个女子是谁的娘子?”
王婆道:“她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你问她怎的?”
西门庆笑道:“我和你说正话,休要取笑!”
王婆道:“大官人怎的不认得,她老公便是街上卖炊饼的武大郎。”
西门庆听了,跌脚笑道:“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么?”
王婆道:“正是他!”
西门庆听了,叫起苦来,说道:“好一块羊肉,怎生落在狗口里!”
王婆道:“便是这般故事!自古:‘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这等配合。”
西门庆道:“干娘,我少你多少茶果钱?”
王婆道:“不多,由它,歇些时却算不妨。”
西门庆又道:“你儿子王潮跟谁出去了?”
王婆道:“说不得,跟了一个淮上客人,至今不归,又不知死活。”
西门庆道:“却不教他跟我,那孩子倒乖觉伶俐。”
王婆道:“若得大官人抬举他,十分之好。”
西门庆道:“待他归来,却再计较。”
说毕作谢,起身去了。
约莫未及两个时辰,西门庆又踅将来王婆门首,去帘边坐的,朝着武大门前半歇。王婆出来道:“大官人,吃个梅汤?”
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味。”
王婆做了个梅汤,双手递与西门庆。西门庆吃了,将盏子放下,又起身去。看看天色晚了,王婆恰才点上灯来,正要关门,只见西门庆又转过来,到帘子底下的凳子上坐下,朝着武大门前只顾将眼睃望。
王婆道:“大官人吃个和合汤?”
西门庆道:“最好,干娘放甜些。”
王婆连忙取一钟来,西门庆吃了。坐到晚夕,起身道:“干娘,记了帐目,明日一发还钱。”
王婆道:“由它,来日再请过来说话。”
西门庆笑着去了,到家只是觉得寝食难安,一片心只在金莲身上。
次日清晨,王婆才开门,只见西门庆又在街前来回踅走。西门庆走过几遍,走进茶局子水帘下,对着武大门首,叫道:“干娘,点两杯茶来我吃。”
王婆便浓浓点两盏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一会便问:“干娘,他家如做得好炊饼,我要问他买四五十个拿家里去。”
王婆道:“若要买炊饼,少间等他街上回来买,何消上门上户?”
西门庆笑道:“干娘说的是。”
吃了茶,坐了一回,起身去了。良久,王婆见西门庆在门前走过东,看一看,又转西去,又复一复,一连走了七八遍。少顷,迳入茶房里来。
王婆道:“大官人侥幸,好几日不见面了。”
西门庆便笑将起来,去身边摸出一两一块银子递与王婆,说道:“干娘,权且收了做茶钱。”
王婆笑道:“那里用这么多?”
西门庆道:“多的干娘只顾收着。”
又道:“我有一件心上的事,干娘若猜得着时,便输与你五两银子。”
王婆笑道:“老身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大官人你这两日脚步儿勤,一定是记挂着间壁那个人。我猜如何?”
西门庆听了,笑将起来:“干娘如有手段,叫这女子会我一面,我便送十两银子与你做棺材本。”
王婆便笑道:“我自说耍,官人怎便认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