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与东坡 南歌子·杭州端午

南歌子

杭州端午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

山色似歌女微敛的黛眉,

水光如醉眼顾盼的流波。

游人都去十三间楼了,

此处歌乐不逊古扬州的

竹西亭畔悠扬的丝竹。

盐水茭白、黄米棕,

还有酱菖莆伴美酒。

哪里的水调歌头,如此悠扬,

曲声绕过青山传到远处,

晚霞却如痴如醉不肯离去。

注:

菰黍,菰指茭白,黍,指黄米。菰黍泛指端午时节的时令食品。

宋时端午节又称菰黍节,菰黍为端午的时令食品,应不同于我们今天的棕子。

昌歜,不一定实指酱菖莆根茎,往往泛指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十三楼,指十三间楼,杭州古名胜,近钱塘门。

后记:

临近端午,正巧读东坡《南歌子·杭州端午》,译来分享。看宋代杭州是怎样过端午的。茭白为时令蔬菜,与现在并无不同,然而宋时江南也吃黄米,更有趣的是,菖莆根茎可以吃,还头回晓得。后细想这两处并非实指,而是时令美味佳肴的代称,迂,翻译得也迂直,意思到了,也就罢了。

杭州还有十三间楼的景点,听说现今有可能恢复。

那时也是歌舞升平,况东坡是当时广受追捧的歌词大家,对歌乐总有独特见地。

今天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端午节快到了,儿子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孩子们在放假前一天与家长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知识,在上课时分享。这个光荣而艰...
    Tony说事阅读 970评论 2 5
  • 男性的“管状视野”,即上下打量 管状视野是用来形容某人看对方时,视野十分狭窄,只在某些部位上下扫视,多出现在男性身...
    嘿嘿嘿_df50阅读 3,870评论 0 0
  • 电影电视剧包括百家讲坛都说是让日本人毒死了,请问换成你我是日本人,会去毒死他不?霍元甲用现在的话说是赶在风口上!津...
    顽爸的腔调阅读 581评论 0 4
  • 今天总的来说好与坏事各占一半。起床晚了然后朋友差点走掉,一到学校就和同学争吵虽然已是家常便饭,还是不希望吵吵闹闹的...
    firstgd阅读 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