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就成为各位藏友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
就鉴定来讲,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理智,就是我们获取好方法好捷径的基础。如果没有理性的东西,总想跳跃式的寻找途径、捡些漏,我认为是最危险的。本文主要是论述自己在对古代瓷器“目鉴”过程中积累的心得——痕迹鉴别方法。
对古陶瓷的鉴定来讲,从传统上,不外乎对瓷器的胎、釉、款识、纹饰、烧造工艺、制作工艺、窑口特征几方面来鉴定。有的书上或者有的专家在讲课中,对一些时代特征的分析非常透彻,目前尚难以突破。但是,也很难让人理解。为什么呢?应为所有结论完全凭自己的感觉所书。比如说,宋代定窑胎子非常致密,釉色非常莹润,有牙黄色泪痕。莹润到什么程度、致密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你认为润、致密;我认为不润、不致密;没法比,无法量化。如果拿宋代定窑的胎质跟明、清代相比,它肯定胎子不是很致密,烧造温度没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瓷器的温度高。
许多收藏爱好者反映,瓷器教科书上描绘的词汇,读起来非常动听,却很难理解。究其缘由,主要是感官的东西太多,缺少量化的标准,很难让人掌握。古代瓷器年代的鉴定取决于什么?是鉴定者的感觉?是鉴定者经验的积累?还是鉴定者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如果说三者都有,依然让人难以理解。于是,不知何时鉴定者在神秘光环的照射下令人敬畏,不止让同行迷茫,更让藏友“敬仰”。由此看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式鉴定证书能有这么大的市场了。
对古代瓷器鉴定是否真的没有标准吗?我认为,鉴定古代瓷器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有广义概和狭义两种概念。
1、广义的概念是类比法。比如说龙泉窑、越窑、临汝窑还有钧窑,每个窑在随着它的早期、中期、晚期的发展进行类比;同时也可以各个窑之间相类比。由此,得出胎、釉、绘画、款识、窑口及烧造工艺的鉴定方法。 关于这五个方面鉴定方法,我认为有关瓷器鉴定的书中已经写的很多了,这里不做赘述。
2、狭义的概念是痕迹鉴定法。是笔者在对古代瓷器鉴定过程中的心得。用观察痕迹的方法去鉴别古陶瓷的真伪,我以为这种方法属于狭义鉴定方法概念的范畴。因为这种方法的特点有两点优势:A、便于入门初学,不掌握基础鉴定方法者应用;B、对具有鉴定古代瓷器能力者,有更上一层楼感觉。
转至爱艺术爱生活 201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