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字:在生活中识字。
先来讲一个故事。我女儿三岁开始识字。有一次我带她去楼下散步。在天桥上,她看到地上有一个广告字幕,跑过去大喊着:积木宝贝。那一刻,我很好奇,她怎么会认识这4个字?后来我猜想,是因为她经常看手机上的一个玩具游戏,游戏名字就叫积木宝贝。每次节目导播过后,正式开播前屏幕上都会出现大大的“积木宝贝”这4个字,所以她就认识了。
基于此,我开始教她认识其他的字。天桥上的广告字幕非常多。每次走一圈下来,她就认识了几十个字。经过10多天的练习,她可以自己跑过去,对着那些字幕一个一个把名字念出来。现在她每次进出我们小区,都要把小区门口几个大字的名字喊出来。
故事讲完了。那么,我们家长应该怎么教孩子识字。我想就是到生活中去教他们识字。如果是低年级孩子,可以用我上面的这个方法,把街上的广告牌字幕认一遍,到外面玩的时候把旅游景点的字认一遍。也可以把景区介绍让孩子读一遍。像我们高年级,可以让孩子自己读景区介绍,读报纸,读新闻,读书都可以。
家长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一种教育的意识,一种生活中教学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潜移默化的,而非刻意的。是让孩子能够接受的,而是排斥的。
家长在孩子的知识传授上,主要的任务是在于启蒙,而非进行专业的学科知识传授。
2阅读:反复读、尽量背诵
那么这个学期我们班读了那么多书。真正读完了这些书的人,真受益。没有认真看书的孩子,真吃亏。
这个暑假里,有些书可以重新看一遍。比如说沈石溪的小说,比如说《铁道游击队》,这几本书,对孩子的作文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定要反复读,甚至要把其中的好词好句背下来。认真背几页书,比你读几本书的受益会更大。
还有一点补充说明,读中国的书可以提高文笔,读外国的书更多的时候是净化我们的心灵和思想。
3作文: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我先以我们班的一节作文课为例来讲解。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课例略。
在这样的一堂作文课中。大家会发现,作文的框架老师会给他搭建,作文的修改也是后期由老师来做的。但作文的素材一定是学生自己的。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平常的时候就是要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生活,留心生活。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个乞丐。可以跟孩子们聊一聊,这个乞丐长得什么样子,穿的衣服怎样?为什么每天他都会在那里?通过这样的聊天,加深了孩子对他的印象。说不定哪天我们写人的作文中就会用到他。
还有一些生活中,我们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经常跟他们去谈去聊,以此来加深孩子们心中对这件事的印象。
这样在孩子们心中就会有一个素材库。素材库里可以是很多的人,可以是很多的事情。素材库的资料越多,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他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关于作文辅导,我想说,凡是能培训的,都是形式。凡是能够传授的,都是表面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