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两大杀手——强迫症和抑郁症
邹晓波
根据资料统计,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和“抑郁症”发病率己达到20%左右,而这两种病症的青少年患者又大都是处在学习的压力之中的初中生、高中生。
那我们就首先来看看青少年心理的第一个杀手“强迫症”
一位来自某中学叫mm的男孩子,在初中一和二年级时学习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到了初三后家长向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在班里上第一名才行。因此,每次考试以前他都特别紧张。有一次考试发挥失常,一下子掉到第八名,放学回家路过河边时,他忽然有一种想法,我要是跳下去会是什么样子?这种想法越想越害怕。于是他就不敢再走这条河边的路了,可绕道又挺远,于是心理冲突更为加剧。从此mm的学习成绩便一路下滑。家长发现后,竟然没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而是擅自自作主张让他休学。
心理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明明的情况后,确诊他为“强迫症”。他的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很严,但却不能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家庭里缺少一种快乐、轻松地气氛,尤其是他的父亲,经常找回一些介绍“天才、神童”的资料,当着明明的面进行比较,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而老师总是夸他是个“天才人物”,将来再稍加努力就能考上北大、清华。这种观点与明明家长的观点是相冲突的。明明的父亲总是对她说:“你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如果不是凭着努力刻苦,你是绝对进不了前五名的。”
由于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向明明传达的信息相互矛盾,因此使孩子的心理上的冲突更为加剧,这也是导致后来强迫症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心理医生在了解了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后,决定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进行。同时又对她的父母进行了心理疏导。两个月后,明明的“河边表象恐惧强迫症”被治愈了,学习成绩又回升到原来的水平。
问:什么是强迫症?
答: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症状性障碍,患者感到非常痛苦,还有学习、社交和生活能力的缺陷,在情绪上往往伴有焦虑和不安。
强迫症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行为强迫”、“思维强迫”和“表象强迫”等三类。明明的症状就属第三种。国际卫生组织向公众提出科学性建议:当强迫症状出现后,如持续两个星期还不能解决的话,就应该去医院看心理医生了。
青少年中的另一大心理病“抑郁症”
问:什么是抑郁症?
答:抑郁症在情感上主要表现为“三低”,即情绪低落、言语减少和动作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得比较单一,就是对过去感兴趣的事物,现在都失去了兴趣,什么事也不想做,心情极度沉重,病情严重的甚至想到了自杀。而且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都属内向性格,其发病原因也都与家长和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有关。
到我们心理科就诊的中学生里,有一个叫yy的男孩,个子长得很高大,表情却很低落,与他同来的父亲对医生说:“这孩子以前学习还可以,可不知为什么,高二时忽然迷上了电脑,曾经连续三天三夜泡在网吧里。后来我对他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才使他戒掉了这种不良嗜好。谁料想,上高三后他又与一位同班的女孩子谈上了恋爱,后来女方家长发现了,就把那女生转学,yy从此就一撅不振,患上了抑郁症。
我们按照心理治疗的专业方式与小志进行单独谈话。yy说,自从上高中后,学习压力非常大,自己的学习在班里仅仅是中下游,有一次写作文,本来想来个标新立异,出奇制胜,但没有想到却被老师当做反面教材怪声怪气地在课堂上念给大家听,逗得同学哈哈大笑。从此小志便讨厌起那位语文老师来,他觉得老师当众羞辱学生比给他两巴掌还难受,这是典型的“精神暴力”行为。这时,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向他表不了同情之心。随着那位女同学的离去,他的抑郁症开始出现了。
我们对他讲:“青少年对初恋很难自我把握,而你的这种恋爱实际上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拼命地上网一样,都是为了摆脱现实中的学习压力和填补内心的空虚,你现在应该端正学习态度,不妨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比如说努力写一篇优秀的作文,请语文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在课堂上朗读给大家,自己为自己正名。同时你还应该体育活动和集体活动,平时自己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广泛地与同性和异性进行正常的接触。”
我们又与yy的父母进行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家住在一幢高楼的顶层,yy平时很少出门,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平时大家都不准看电视不准串门。如此孤立,也是造成孩子出现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后来家长听从心理医生的指导,让yy住到了学校学生宿舍,集体生活参加体育活动,使yy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抑郁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我们在此向学校、家长和社会呼吁: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一生一世,不能因为一时学习成绩好坏而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及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都应该认真从各方面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对于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尤其有微小的进步,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应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合作,统一观念与认识,相互配合,帮助孩子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和自尊,从而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