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主标题的时候本来想用等待的力量,后来想想等待对奎妮而言是一种行为,好像还没触及根源,等待背后藏着的是奎妮·轩尼诗对哈罗德·弗莱到来的期盼,正是内心的期盼才使得奎妮一直坚持到弗莱到来。所以就输了“心有所盼”四个字,说来也巧,输完这四个字之后输入法自动跳出“美好必将到来”六个字,用搜索引擎一查才知道这是某公司一支公益广告的标语,觉得挺符合奎妮的结局的,所以我就姑且用“心有所盼,美好必将到来”最为主标题了。
关于这本书,作者蕾秋·乔伊斯在给读者的一封信中这么写道:“我写的不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续集,也不是一部前传。我写的写一本书,它和哈罗德·弗莱比肩而坐。他们真的应该那样出现——她坐在乘客座,他坐在驾驶座,肩并着肩。”
还没看文章的时候对“她坐在乘客座,他坐在驾驶座,肩并着肩”没什么感触,看完整本小说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当初在啤酒厂,弗莱当过奎妮的司机。
这本书将时空交叉了,一章或者两章是描写奎妮在圣伯纳丁疗养院的现状,然后再来一章回忆奎妮以前的生活,而这回忆是以奎妮给弗莱写信的形式娓娓道来的。
在我看来,两个时空传达的情感还是有差别的。现实生活作者可能传达的是期盼的力量;而回忆部分则更多的是奎妮的忏悔。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奎妮,疗养院的其他病人和修女也都在期盼着弗莱的到来。病人们同样也将等待弗莱的到来作为活下去的动力,甚至有个病人还建议大家为弗莱组织一场欢迎会。然而,这些病人却都在等待中一个一个的离世。小说对病人的离世并不直接点出,而是通过“送葬人的灵车”、“送葬人”等字眼将不幸的消息告诉读者。
唯一等到最后的奎妮期间情绪也受到“一坨傲慢的狗屎”(这是袁田译本中对为了受到媒体关注而与弗莱一同步行至疗养院的动力不纯者的形容)的影响。这个男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哈罗德·弗莱已经不得已放弃”以后,其实情绪是有受到影响的,特别是在身边的病友都在等待中过世之后。一个脆弱的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其破碎。当时奎妮内心的两个在争斗着,一个是她自己想要放弃等待,一个是以玛丽·安贡努修女身份出现,她告诉奎妮:“哈罗德过来还要几天。你还有时间写完你的信。但你知道为了达到目标,得怎么做吗?为了能坚持等下去?”
关于玛丽·安贡努修女这个身份作者给了她一个很奇妙的存在,她一直是以陪着奎妮写信的修女身份出现的。但是到了小说末尾——疗养院院长菲洛米娜修女给弗莱的一封信中,作者才告诉读者这个人一直都是不存在的,是奎妮幻想出来的。小说是这么描述的:“奎妮几次要求找一个义工,一个有法语名字的修女,她说这个人在帮她写信。但我们疗养院没有哪个义工有法语名字。”看到这我才明白过来真相;才想通院长在信的开头说没人看懂奎妮信中具体写的是什么。
原来在前文中作者是让奎妮以意识流的方式通过十二个星期将她对弗莱这个已婚男士的爱意表达出来;将她对弗莱儿子戴维的死深深的内疚表达出来。而在这之间,奎妮幻想出来的玛丽·安贡努修女一直起着舒缓她内疚的作用。
我认为玛丽·安贡努修女这一角色的创设也正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正如弗莱那部中对戴维死的交代。开始并不告诉你真相,直到最后才点出,让你不由自主地发出“哦,原来如此”的感慨。
奎妮一直以为自己的这些信件是能够被人看懂的,她也希望弗莱看到这些信以后能够原谅她。但是显然她的信无人能懂,她对弗莱的爱和对他的愧疚永远也不会被弗莱知晓。
但也正因如此奎妮去世的时候她是轻松的,因为在她的认知中她已经将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弗莱了。这或许就是属于奎妮的“美好”,不仅等到了弗莱,也将自己隐藏多年的秘密全都“交代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小说中我觉得比较有感觉的句子了
1.有时候,当你看一件事觉得困难重重时,另一个人却可以只用一个微笑,就让问题在你的眼前云开雾散,直接明了。
2.等我停下后,我发现让爱停下却不那么容易。爱不因你的逃跑而结束。甚至当你决意重新开始时,爱也不会停下。
3.突然清除一个人这种方式,是在提醒我们自身的脆弱,之后又会继续习以为常地过活,继续以为自己无坚不摧。(这是戴维去世以后,奎妮看到哈罗德的变化心中的感悟)
4.我承认有时你无法彻底清除过去。你必须带着悲伤生活。(奎妮离开金斯布里奇以后,决定在海滩边买间小屋,看原房主账簿时,想起了当初和弗莱和戴维的岁月时心里的想法。因为奎妮当初是会计。)
5.木头人像在花园最鼎盛的时期来到。当然,我做的第一根就是你。我把你放在巨石旁,就在正中心。然后是戴维,我用多刺的的内特玫瑰给他做了一张床。其他人陆续来到。毕竟,我有无穷无尽的时间。我边在沙滩上闲逛边仔细挑选,如果没找到需要的,就停下,改日再继续搜寻。最后,纳比尔是一小根有光泽的尖利打火石,它让我发笑。莫琳是一根脆弱的浮木,她的心脏位置有一个洞。我给席拉找了两块圆鼓鼓的岩石。我父亲是一把高铁鍬,倒向一根结实的树枝—那是我的母亲(我给了她一顶美丽的红藻帽。)。苏荷区的女艺术家们是七片总被吹走的羽毛。连那个人渣都有他自己的一个潮湿小角落。我给每个人都留了位置,因为他们曾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即使他们都不在了,我也不会把他们留在身后。它们在月光下闪烁,那些人像,似乎活了过来。
但我最爱的,是花园正中那个高大的人像。
(这是奎妮离开金斯布里奇,来到恩布尔顿湾设计的海上花园)
6.人们很少是我们直观认为的样子。(这是奎妮在自己的海上花园遇到一个女人告诉她纳比尔——啤酒厂脾气暴躁的老板很孝顺之后,奎妮的想法。这让我想起最近比较引人关注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刘强东,一个是平时乐观开朗,但是得了抑郁症最后跳崖自杀的21岁女孩 )
7.几百万的人,普普通通地存在,作者普普通通的事情,没人留意,没人歌颂,但他们依旧活在那里,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