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夜
凋零在漫天落叶里面
泛黄世界
一点一点随风而渐远
冬天的雪
白色了你我的情人节……
美妙的歌词,动听旋律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心酸、多少汗水……
海鸣威,1982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隶属英皇星艺。
1996年,14岁的海鸣威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广州的台北舞厅跳舞,也就是在那里,他被香港艺人看中,开启了自己在演艺界的闯荡生涯。
2001年,他带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北上,前后十年,为了生存下来,他给歌手伴过舞、做过一切幕后工作,最后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了一名歌手。
尽管在北京的他,曾经吃不饱饭、交不起房租,还住过地下室,但这些他都撑过来了。
2005年,他在张学友主演的音乐剧《雪狼湖》里参与演出,开始在演艺界崭露头角。
2006年,他获得CCTV梦想中国亚军,比赛结束后便和英皇星艺签了约。
2007年,他与英皇群星一起发行合辑《光荣与梦想》,同年5月,他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Dance Dance Dance》,在该专辑中,他首次尝试作曲,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由朱其民作词,海鸣威作曲、编曲、演唱。歌曲的开场,富有感情的演绎,唤起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思念,跟随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体内充满着的无限能量,都在这一刻被慢慢释放出来。
爱情,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歌曲中流露出的分别的无奈和对爱人的留恋,伴随着音乐节奏,一幕幕浪漫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透过音乐,清晰的影像在我们的脑海里。
听着海鸣威的《老人与海》,让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然一边是歌曲,一边是小说,但它们都带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无尽的想象,也带给了我们一种无奈。
同名小说《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圣地亚哥老渔夫的故事。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85天钓到了一条身长18尺,体重1500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甚至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把它们杀死,最后只剩下一只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无论歌曲中流露出的爱情别离,还是小说中描写的拖回的鱼骨头,都表达出了一种无奈。世间事,总有那么一些事,总有那么一些人,即便我们用尽全力,哪怕是筋疲力尽,甚至耗尽所有的精神食粮,依然无法控制。
正如歌曲中唱到:“等待也是一种信念,海的爱太深时间太浅,爱你的心怎能搁浅,老人的线紧牵爱的信念,岁月的帆渐行渐远”。
也如小说的结尾写道:“大路顶上的草屋里,那老人又在熟睡了。他依然朝下伏睡,那男孩正坐在旁边守望着他。老人又梦见那些狮子了。”
面对恋人的分离,面对大海的鲨鱼,面对生活的无奈,我们除了忘却,除了幻想,除了等待,就只有岁月的流逝和坚强的应对了。正如《老人与海》体现出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