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感缺失论》中,我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感知论(注1)的对现代化和电子化生活的认知:当我们过度使用视觉和听觉来感知时(电脑, 手机,电影,音乐,游戏,只负责执行的工种,填鸭式教育等),我们被剥夺了生活原本的复杂度。这篇文章则继续论述 “三感剥夺”之后的 conceptual implications。笔者希望通过自己拙劣的尝试,表达下列观点:由于(多)感官高度刺激引起的五感失衡就是功利主义和唯经验论的开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手机电脑等物件的存在,显著“提高了”人们的专注度:大家通勤时看手机,工作时看电脑,学习时看书,无聊时听音乐,聚会时打游戏,购物直接上网,联系用微信......在这种看似注意力显著up的表象下,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感:我们和所谓“现实”分隔开来。在专注力被全世界歌颂时,其威能却也显示了出来:专注即是禁锢。读者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专注于打游戏时,我们会沉浸在游戏当中,忽略了我们仅仅是在敲击键盘滑动鼠标的现实,弓腰曲颈,神情专注,却不知自己仅仅在盯着屏幕。在游戏作为最高真实的环境下,触觉(键盘的触感),听觉(嘈杂的外界)都是干扰“游戏体验”的障碍。当用这种感受作为标尺,我们渐渐开始看到不一样的图景:
学校(视觉,听觉):三点一线的生活,机械的读书考试论文做题
做饭(五感):讲究色香味的传统智慧,复杂的手工活
电影院(视觉,听觉):看屏幕
办公室员工(视觉,听觉):看电脑,开会,用电脑
摆地摊(五感):眼观六路(指看城管),耳听八方(指抓顾客),各种搬运(指卸货)等
大家可以看到,上学和打游戏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而吃饭和做饭,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笔者提出,在习惯于单个感官刺激的世界里,多感官的复杂体验是不可知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犹如对牛弹琴一般,你无法让一个认为亲自做饭浪费时间的人体会到做饭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被禁锢在起来上课写论文,中午吃饭听讲座,晚上看电影打游戏的世界里,人也无法真正看清,那不同于过去的未来是怎样的。
在这样的世界里,一切被简单化,专注也被美化成一种成功所必备的能力,一种天赋。记忆力被神话,因为在重复作为主题的环境中,记忆比遗忘更有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唯经验论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既然环境天天如此,感觉有如此相似,那和不依赖于经验教条?这种将经验和生存理所当然挂钩在一起的思想贯穿着中国上一辈的信念体系中,并借由教育系统传达给下一代。
而作者在此强调:看山不是山,不代表山就不存在了。当真实变换,这些人意识到,自己的过去经验崩塌,而他们要面对的,是他们逃避厌恶的“真实”。而又有多少人想鸵鸟遇见危险就把头钻到洞里一样得过且过,能熬就熬。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澄清一个逐渐被淹没的观点:想要真正的知识,首先需要清醒的感知这个世界本来。就像泳池里想要纯净的水,就需要先清理引水渠一般,重新激活我们先祖留给我们的,灵活的自然的五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五光十色下的陷阱,那份令人窒息的无聊,以及未可知的,令人着迷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