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亲在乡下农村,每年节假日,我都会带着妻儿一起回老家几次看望父母,每次回家母亲总是让我又亲又“烦”。
一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每次回到老家母亲都是按耐不住的高兴,常常都是重复地问一些同样的话题,什么孩子学习怎么样,考了多少分,孩子他姥爷姥姥身体都好啊等等,絮絮叨叨,问东问西。常常每次让我老婆都有些“反感”了:“他奶奶真好奇,就愿打听别人的隐私。”而我理解,那只是母亲表达亲情,表达关心的一种朴素的方式。
母亲不只喜欢打听我们一家的情况,还喜欢把村里邻居及亲戚们的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的讲给我听,往往是一边干着家务活,一边不停的说着。我知道因自己长时间不在家,父亲又渐渐耳背了,她有些话能和和谁说,这也是一种交流啊!每逢此时我总是耐心听着母亲的絮叨。随着年龄的增到,我感觉这也是一种孝顺吧。只要母亲高兴心情好,就好。
二
每次回家,母亲除了话多,第二特点就是忙。忙着做饭,儿子喜欢的,她总能记着。总怕做少了不够吃,总怕吃不饱,饭桌上母亲总是不停地嘱咐多吃多吃。
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邻居家做的豆腐,每次知道回来总是提前晚上就预订一些,早上取回来刚出锅的豆腐,还热乎乎的,正好吃。
再就是母亲知道妻子喜欢吃老家的羊肉,总是提前煮一锅等我们回家吃。有时有些羊肉可能放冰箱时间久了,吃起来味道就差一些。妻子总不理解,说这几年咱养老钱给着,他们自己又能收入一点,钱够用的了,还这么节约,不舍得花钱,也太委屈自己啦。我深知,这都是母亲被以前的穷日子过怕了,才造成现在即使条件好些了,也不舍得大手大脚花钱的原因啊!
每次劝说母亲,冰箱里的东西要尽快吃,时间久了就没营养了。母亲口头答应着,好!好!往往还是老习惯,不舍得吃。
三
除了忙着做好吃的,再就是忙着准备给我们往回带的东西啦。每次母亲总不嫌多,赶着父亲准备这个准备那个,有些还需去菜园子里去现收割。
总之,啥也想让我们带些。一边絮叨着:“这些都是自己地里种的,不打农药,吃着放心。再就是你们回去慢慢吃也省下买了啊。在城里虽然挣钱,但啥也需花钱买啊”。每次回城里,往往后备箱装的东西比回家时还多,满满的塞不下为之。
原先有次捎的东西太多,我感觉不需要那么多,不想要那么多,还和母亲犟起来。我说这么多吃不了不好放就坏了啊。可母亲仍坚持,坏了不要紧,你下次带回来我们喂鸡喂鸭一样,不浪费。这就是我的母亲,她不会去想我来回拉着也浪费油啊。后来我就尽量迁就母亲,能装多少尽量要着,这都是母亲的心意啊,这哪是用多少油能来衡量的啊!
四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总感觉时间过的好快,和母亲父亲还没待够就要回城里了。每次拉着母亲给准备的,塞满后备箱的各种吃的用的,离开家,离开村口,回看,总是看到母亲父亲还站在家门口目送我们的身影。
这就是我的母亲,古板、固执,心里永远装着我们,让我又爱又“烦”的亲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