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的味道》读书笔记第13-18
《经验型评价:共生课堂的催化剂》梳理感悟
1.教师课堂评价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而对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学习方式与行为、学习态度与情绪等的采集、分析与利用。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很少评价或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单一,从而未真正的起到课程评价的作用。】
2.根据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语言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引导性评价、矫正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表扬性评价和批评性评价。根据评价的对象,又可以将它们分为知识的评价、能力的评价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教师要了解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要丰富,还要恰到好处,这则体现了教师的本身的教学经验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3.教师的经验型评价可以成为共生课堂的催化剂,教师的经验型评价是课堂师生共生、生生共生的重要保证。
【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有时需要凭借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进行引导性评价,从而实现课堂的延续。所谓的经验评价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考查。】
4.将学习的知识经验化,让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感悟;将学习的要求经验化,让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激情;将教学的结论经验化,让课堂评价成为新的教学环节的生长点。
5.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写作体验、写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激情,有效评价引导学生的写作。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写作中,进行写作的过程化教学,让写作真正的发生。正如《写作教学教什么》里所说:中小学语文教学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指的是从学生思考他的写作开始,到他开始写作,到他的作文完成,这一阶段几乎没有指导,写作教学缺乏真正的过程化指导。】
6.缺少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简单传递结论、记忆结论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下几个“结论”,从而让教学过程像“一台节目”一样串起来。
【“结论”,可以看做一个环节的总结和提升,这体现了一个教师对课堂的经验把控能力,而这些结论又能巧妙地变成下一个教学生长点。教学过程化、环节化、阶段化,让学生每一个环节有所收获,可见,黄老师的课堂不是随堂课,而是精心设计的,有隐形的板块教学在里面。】
7.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有效地刺激着学生的思维,无疑会成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良好生长点。
【当学生出现困惑或者分歧时,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有时候会成为下一环节的延伸点,下一环节的教学生长点,教师要凭借自己经验,抓住契机,有意地进行引导。】
反思:
1.评一节课,是要有针对性的,有切入点的,要学会选取评课的切入点,一点为线,串成一篇,系列化过程化评课。
2.梳理教学环节,这节课是隐形的板块化教学,有讲有练,看似平平淡淡一节课,其实板块清晰,内容丰实。
3.如何进行评课,以什么为切入点,教师善于发现一些共性点。以此为线,串联而成。
4.评课中如何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引用相关专业知识,联系课堂教学,让你的评课丰实,有理有据。
5摘录喜红姐思考,有用实效,复制粘贴。
读后思
研究写作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片段描写居多,感觉好操作,易于训练。其弊端是学生在课堂写作训练时写的很好,一进入整篇文章写作,仍然不得要领。
第二次读黄老师的作文课堂实录,似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段训练,是短视的,应立足于整篇文章的写作中,选点练习,而不是抛开整文,只练一点。
题目:记叙文中的描写。毫无疑问,教描写,但是教如何在记叙文中进行描写。再看副标题——写一件事,教如何在事情的发展中描写。
反思我自己,教描写,会着力于描写,多角度感知,感知多角度,修辞,想象………描写是长了,细致了,可是为什么?学生不知道。曾经还陷入到为了描写而描写的局面中去。学生极尽所能去描写,但是在作文中却怎么看也不顺眼,啰嗦,累赘,冗长,无中心…我一直不知道问题错在了哪里,只是安慰自己,慢慢就好了,至少,比以前写的多了,不是吗?现在想来,可怜又可笑啊。
1.为什么描写?通过描写表现主题。
记叙文没有描写就是流水帐,作文要描写的地方都是重点,有描写就有重点,就有详略。
2.描写什么?描写能够表现主题的内容。
写出事物的特征,写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情,写出心理的变化,写出人物之间的矛盾。
3.什么地方需要描写?由主题决定!可以参考王君老师的《努力把作文写得长一点》:红色字标注出“增肥健身”的地方;头脑风暴;开放“五官”;调动“想象”
平淡无奇一节课,
内藏玄机在课堂。
认真研读方得义
脚踏实地绘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