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让课外阅读融入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我认为首先要明确阅读意义,端正阅读态度;第二要帮助学生找准课外读物,确保阅读质量;第三,要具体指导阅读方法,安排阅读步骤。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但是,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存在诸多缺陷。“重课内,轻课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在我们这些落后的乡镇学校,更是如此。在此,我谈三点关于课外阅读的思考。
一. 明确阅读意义,端正阅读态度
迄今为止的学校教育都受应试教育文化的支配,以高效率地学好规定的教科书内容,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生偏重于课内知识的汲取。大部分认为看课外读物要花费大量时间,对于考试分数帮助不大,没有那闲工夫。不少教师为了抓考试成绩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与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自己有特别爱好的学科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都有自己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写作水平乃至整个学科的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规律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曾经对考上北大的本科一年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两点:凡是喜欢语文,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只熟悉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少,没有阅读习惯,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进入大学后,往往会感到学习困难,视野窄,思路不够开阔。另外阅读还是孩子自我教育的一种有力力量。一个爱上读书的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书籍教给他的道理,他会非常容易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下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因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二.找准课外读物,确保阅读质量
课外读物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必须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我们的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小学生很少读课外书,初中的学生也大多数不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现在的课外读物鱼龙混珠,一些充满暴力色情的卡通书,漫画书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他们引入歧途。因此,要引导学生挑选适合阅读的有益于身心的课外读物。而名著,似陈年佳酿,愈久愈醇,又犹如翡翠明珠,百代流传,它凝结了往日的智慧,刻写了历史的年轮,岁月的痕迹。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名著中,有着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有着令人深思的人生道理;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观念……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虽然现实生活中未必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但是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仍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有的精神与行动。”因此,帮助学生挑选课外读物首选应当是名著。
初中三年,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有《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童年》、《昆虫记》、《繁星春水》、《海底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伊索寓言》、《朝花夕拾》《傅雷家书》《简爱》《格列佛游记》等名著。
三.指导阅读方法,安排阅读步骤
(一)阅读习惯养成之前
在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之前,指导课外阅读应有具体的计划和步骤,如规定阅读哪本课外读物,哪个时间段读哪些章节与页数,阅读时应划出哪些类型的句子与词语,注意带着什么问题去阅读,可以用几种阅读方法等。每次教初一的新生,我先让他们在七年级上册读完课外名著三本,规定每周周一、周三、周五为阅读日,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优美的词、句、段,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遇到修辞手法巧用时在原文上作赏析批注,(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查阅)。我按时查阅,并在课内给予一些课时让学生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二)阅读习惯养成之后
养成习惯之前与养成习惯之后是“被动”阅读到“自觉”阅读的转换,当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后,对他们的读书笔记要求就可以逐步提高,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为了提高他们勤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与阅读的兴趣,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课外阅读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作用与意义。
(三)要反复抓,抓反复
好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坚持得越久,就会越牢固。因此,初中三年,教师都应该一如既往地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绝不可半途而废,即使在初三,也不该因课程紧张而忽略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没有耐心和恒心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才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初中三年我们任重道远,能不能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将影响他一生的成长。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坚持下去,收获必然丰厚。
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之人,无不博览群书。读书的过程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把课外阅读融入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世界中学语文,才能丰富语文知识,得以全面提高自我的素养。
本文来自原创,个人文章公众号^o^阿蛋与你相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