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开篇想抛给大家一个问题,请你不假思索的直接回答。
“一件衣服两个号都能穿,你会买大号还是买小号?”
这个看似无聊的问题,是我最近的新发现。昨天晚上在万达试了条裤子,两个号都可以穿,最后买了大号。没有权衡对比,貌似本能的做了选择。今天又恰逢方便,试了一条裙子的两个号儿,最后又毫无悬念的选择了大号。不知道有没有和我相同的伙伴呢!
在试衣间换衣服的时候,两位营业员的窃窃私语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营业员不解的问:她怎么这么奇怪,竟然选了大号的,还没遇见过这样的顾客。另一位营业员谨慎的回答:每个顾客的需求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紧致,有人喜欢留有余地。
难道我是后者,希望留有余地?瞬间有点愣神了,从小就喜欢自己挑衣服,但凡小号能穿上,绝不多试大号。而现在竟然会毫不犹豫地买大号,真是好奇怪的变化。记得之前跟妈妈一起为姥姥选衣服时,妈妈都会尽量选大一号儿,说这样穿着舒服,不受罪,默认了选大一号代表着老年人的价值取向,莫不是提前进入老年期了。
回过头来,仔细琢磨面对大小号选择时的心态。以前选择的标准就是好看、流行,其他都次之,即便不舒服也会被好看淹没的没有感觉。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态度的成熟,自我认知的逐渐深入,开始越来越关注衣服与我的链接,是否舒服,是否得体,是否留有余地,是否愿意再穿,成为了新的标准。我也渐渐发现,竟有第二年,甚至第三年还愿意再穿的衣服挂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原来衣服也是可以有积累的。
在这三十年的生活中,有两次搬家的经历,一次是结婚。结婚以后,留在家里满满一柜子没有带走的衣服被妈妈四散送人。这些衣服不是因为穿不上,而是没有任何留恋之感,或者说过时的居多。在买衣服的时候,也从未想过这件衣服会跟随我多久。
对于大小号的思索还未停止,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价值取向在支撑。留有余地的选择给了调整的可能,发展的空间。
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正是采摘柿子的季节,当地的农民常常会留一些成熟的柿子在树上,他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经过这里的游客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时,导游就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一种不知名的毛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秋天,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
这个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故而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会多一分希望。余地是空隙,就像桥梁下的支柱与梁体本身会留有缝隙,也像汽车的弹簧减震,更像是教育的留白。留有余地不是把握不精,而是希望能够拥有更加持久的价值。
留有余地选择的衣服应该会陪伴我的时间更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