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抗金的南宋爱国词人陆游,写了一首《卜算子 咏梅》,词中写到: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在这首词中,想表达他的什么情感呢?首先,来看看他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驿站,古代官署的驿馆,一般都设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可是,词中的驿馆之外,是一张断了的桥!可见这“驿外断桥边”是一条荒废的、无人去的道路。联系陆游所处的时代,也许频繁的战争,造成了本应繁华的交通要道变得荒废吧?那陆游为什么要去这驿站外断桥呢?为什么要去一条无人的荒僻的小路呢?陆游此时的心境是什么样子,才促使他在黄昏的时候,去一条无人去的荒废的路上去呢?他到断桥边,看到断桥,自己的心情有什么改变,有什么触动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看到了断桥边的梅花开放,恐怕这儿的梅花开得不多吧,所以说它是“寂寞”地开 ;这儿的梅花开了,却无人欣赏,所以说它是“开无主”。这儿的梅花除了陆游之外无人欣赏。那么,陆游在看到梅花的时候,自己和这梅花可以说是一种缘份呢!什么缘分呢?恐怕是惺惺相惜,有同病相怜之感吧。
“寂寞开无主”的是梅花,那么陆游此刻是不是也有点寂寞呢?陆游自己是不是也在追寻这种寂寞呢?陆游不去车水马龙的繁华的交通要道,自己到驿外断桥这样冷落的地方去,是否自己也在追寻这种寂寞?他为什么要去追寻这种寂寞呢?词人营造的画面有驿外、断桥,我们可以联想到那里有桥,有河边,也许枯黄的芦苇,残枝败叶等,定然是荒凉的之景。加上此时是黄昏时分,是没有夕阳的黄昏和“独自愁”,谁愁呢?词人觉得是这样的萧瑟荒芜的恶劣环境的梅花在愁,那我们会想,这是不是也是词人自己在愁呢?已经在愁了,“更着风和雨”,愁绪经“风和雨”的点染,是不是愁上加愁?俗话说“屋漏偏遭连阴雨”“雪上加霜”,这种浓重的愁是不是沉重地压在心上?至此,陆游在《咏梅》的上阕,着力渲染了一个凄风苦雨之下,荒僻无人的环境,凸现了这样冷落凄凉环境中的几株孤零零生的梅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愁什么呢?作者没有说。为什么愁呢?值得我们仔细体味。
究竟缘何而愁。我们从下阕找找原因。“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我们似乎从这里找到了答案。作者借梅花之口说出了“无意苦争春”,是说,我不想“争春”。那他争了什么?跟谁在争?或者说:谁认为他“争”呢?当作者说“我不想争”的时候,那肯定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争”的。“一任群芳妒”,很明显,有其它的人在妒忌,那陆游的态度是:你愿意妒忌就妒忌吧,你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我不想争,我也不想辩解什么,我“无意苦争春”,我“一任群芳妒”,你们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只要保持我的本色。
那是不是因为群芳的妒忌,才使得梅花开在驿外断桥这种无人欣赏之处地方呢?这样才能表明自己不争呢?那么是不是自己混在人中,别人以为你还要争些什么,有这种误解,所以他陆游才到驿外断桥之处这样的所在呢?才会避开人群呢?读到这里,我们发现,事实上, “寂寞开无主”的梅花,其实就是陆游本人啊!
因为黄昏时分的一场凄风苦雨,梅花被摧残零落,那么“零落成泥”,是在说梅花落在地上,和这雨水,和着泥土,随着时光流逝,“碾作尘”,它归于尘土,那些个花瓣蜷缩着,凋谢在泥里,然后被泥土混合、掩埋,梅花儿不在了,但花的精神永存——“只有香如故”,我们发现这句诗语气上十分坚定!而上阕的“更着风和雨”,“更着”二字在语气上是连绵不绝的,而“只有香如故”,“只有”表达了很坚定的语气,是在说虽然梅花的形体不见了,但是梅花的香气还在!梅花的精神永存!换句话说,作者借梅花表达:我的身体不在了,但我的精神、我的追求是坚定不变的。
纵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它上阕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情景,写出了一树坚贞的梅花,也写出了一个坚贞的自己——有坚定的信念,任人评说,不争,不辩,立下志向,“零落成泥碾作尘”,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尽管实现理想的过程之漫长(零落成泥)、承受磨难之痛苦(碾作尘),但执著的理想——抗金的精神始终不变(只有香如故),所以,尽管身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尽管僵卧孤村,但不自哀,哪怕死了,也要在家里祭祀的时候告告慰亡灵“王师北定中原”的日子,陆游一生所系,就是抗金报效祖国,不是为他自己。所以,当我们读《卜算子 咏梅》的时候 ,读到的不是凄风苦雨中的哀怨,而是一种逆境中的坚强,磨难中的坚守,感受到的是陆游的伟大的人格和一颗坚贞不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