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1: 成人和孩子的关注点不同。
比如去博物馆
你指文物或者文字给孩子看,孩子却关注旁边小朋友或地上的小东西。家长可能觉得孩子不关注“应该关注的”,只盯着毫无意义的东西。然后就不开心,有的家长甚至责备孩子。
其实只是关注点不同。
认知2: 口欲期
周期:0~1.5岁
特征: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吃”手和一切能抓到的东西)。
意义:婴幼儿是通过口腔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满足口腔需要可以帮助婴幼儿完善口腔肌肉以及其他功能的发展,比如咀嚼、出牙、咬合、语言、认知、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等。
后果:阻止婴幼儿口欲期的行为或者其口腔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到身体功能、性格乃至人格的发展,从而形成口欲期固结、口欲期人格,具体表现为长期吃手、啃指甲、咬人、洁癖、狭隘、怯懦、酗酒、抽烟等。
措施:保证小手和玩具等物品的清洁,尽量满足婴幼儿口欲期的需求。
如果有危险,请用替换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强硬阻止和批评论断。
认知3: 解决办法
家长VS孩子
(家长+孩子)VS问题?
先说啃指甲。如果排除口欲期未得到满足的情况。现在这样的表现并非个例,是很多孩子。
——————
常见原因:焦虑(思考)
严重啃指甲(手指)可能因某些事情恐惧。
怎么办?妈妈不责备(情绪管理)
重点来了~“不对镇下药”
不批评、不直接限制
使出万般方法,了解孩子最近焦虑什么,在学校里有哪些事情,或家里
事情说出来,一起解决用认知3:
认知3: 解决办法
家长VS孩子
啃指甲
———————
特殊原因:模仿、好奇
家里或者朋友有没有这样的?
表现啃指甲,实则是情绪释放。
如果觉得不干净不好,怎么替换它?
解决渠道
1、家务
2、画画
3、手工
4、分派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顾弟弟
第四点解决办法是为了给孩子责任感,也是分担妈妈照顾不过来的现状。
先说上面几项。做家务的好处不用说了吧,老生常谈
情绪不能积压,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需要一个释放途径:画画,做手工可以明显解决这个问题。尝试带孩子一起做。
认知4: 接受自己并给自己和孩子一段时间
啃不是一两天了,所以要让孩子知道,调节一件事是有时间的。能接受自己,再一起改善,告诉孩子啃指甲的坏处,可能会引起蛲虫感染啊,如果真的改不掉那也没关系,妈妈也要让孩子看到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