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经证
舌苔变湿了,那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要及时吃一些祛湿的药哦,把这个舌苔哦,这个脾胃之湿给解决解决。那这个祛湿的药嘛,我想代表的是平胃散对不对。
【9.12】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当你这个人哦,还有恶风脉浮缓的状态的时候,代表这个人的邪气还在表,还没有完全跑到阳明,所以呢,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够急着用下法,因为他的病还没有到位。用了下法之后就会腹满,小便难,就是肠胃的这个消化机能都没有掉了,被你打坏了哦。肠胃道不会吸水,吃了什么东西就一兜水胀在这个地方,然后尿也尿不出去,会有这样子的问题。
关于这个阳明病跟太阳病的这个治法哦,在原则上面这个主要的差异,就是太阳病是风邪刚刚从我们的表面攻进来对不对,一感冒就赶快吃药,这样就好得快,不要让这个邪气再进来了。可是呢,阳明病如果你要用下法的话,你必须要等到它的病邪全部都归并到了这个肠胃道的内侧的时候,那个时候用下法才能把病邪一口气扯出去。如果他这个病邪还散漫在身体的这里那里的话,你即便是用了下法,你也不能够让这个人得到好转。
如果你口苦是下午特别严重的话,那是阳明病的口苦,不是少阳的口苦。
阳明病寒证(一)
【9.13】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然后呢,接下来【9.13】条,张仲景说呀,你得了阳明病的人,如果他吃得下饭,代表这个邪气是风邪;如果他吃不下饭,代表这个邪气是寒邪。
【9.14】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那这个阳明病哦,它的这个主轴哦,太阳的这个邪气进来,可是这个发热其实是有两路的可能性,一个是所谓的传腑,一个是所谓的传经。
太阳传阳明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什么?太阳的脉变成长条绷紧的时候是什么?葛根汤证对不对,葛根浮长表阳明。那这个葛根汤证呢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这个邪气是往阳明经上面走的一个走法。那这个阳明经的葛根汤证哦,它再发展下来就变成阳明热证,那阳明热证就是所谓的白虎系的汤,那白虎系的汤是热在肌肉跟阳明经。那这个白虎系的汤,你说这个阳明热证有没有别的状况?有的。比如说白虎比较是中焦热,如果它是上焦热的话也会出现栀子汤的证哦,我们后面也会教。那如果它是下焦热的话,会出现猪苓汤的证。所以呢,这个阳明从经证传到热证,这一路有这些这些汤可以用,这是阳明病的其中一条可能性。
这个黄疸这个病在阳明篇里头其实是处理得非常的好的。那大便不黄你就知道是胆管堵塞,那如果大便是正常的颜色,那你就知道那是溶血型的。
那溶血性的黄疸特效药之后会教,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那至于说胆管阻塞的,那你到时候阳明篇我们看到这些黄证,那个让肝能够分泌胆汁然后去冲开的什么栀子啦,茵陈啦,都是这种典型的药。那如果是有什么石头卡到胆管的,那你就大黄芒硝汤啊,大柴胡汤啊,那都是特效药。
阳明病湿证
【9.15】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骨头关节酸痛,一阵一阵好像人在发烧,一阵一阵发热。你看到骨节疼,这个时候倒是不必想到是麻黄汤证哦,这个一个人啊小便不利,大便自调,然后呢,骨节疼啊,然后人会发热啊,这是什么汤证啊?这是风湿病的甘草附子汤证。
阳明病欲解时
【9.16】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那这个再来呢,我们看到这个【9.16】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这个中午十二点是正对到午时嘛对不对,下午两点是未时,四点是申时,六点是酉时,这个八点是戌时。他说阳明病呢,如果要好啊,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了。跟阳明区块有关系的病要发作得特别激烈也是这个时候。
因为这段时间等于是阳明这个地方的作战能力最激烈、最旺盛的时候,也就代表这个时候他的阳明能量都归聚在阳明这边,因此他如果要好,也是这个时候最容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