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平庸的人,包括我在内,都被称呼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一类人的特点是爱常立flag,而没有真正做成过什么事儿。身为其中一员,我常常自我反思,或者有的时候还会特别观察我们这类人的一些行为举止,并思考他做出该动作的内在动机。
我发现,这类人中有不少是外在条件很好,或者头脑非常聪明的人,照常理,他们的选择权不仅比普通人多,成功的概率也要比普通人大,然而现实情况,他们没有做成过什么事,而且在外人来看都是一个懒惰不堪的拖延症患者。
产生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是赤裸裸的完美主义者。
如何鉴定自己是否是完美主义者?
先看看这种情况是否似曾相识:做事之前,你有很强烈的冲动想要完成它,你会想象完成这件事的各种美好情景,以至于能兴奋地睡不着觉。但是,当你要真正开始的时候,你会总觉得自己准备地不够好,从而延长开始的时间;
除此之外,当你真正开始了以后,你会不停地为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挑毛病,或者为接下来的行动而感到异常头疼,同时,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最后,你会在这件事完成之前就选择放弃,原因通常会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所以我实在做不下去了!
完美主义者,通常都会遇到上述两种状态,且在当时那个特定情景下,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那些想法非常合理,想要知道你是否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回顾一下你最近在做得任何一件事就好了。
产生完美主义思维的原因?
人一切的思维和行为都来自于大脑的指令,这种指令有时候是主动发出的,有时候是被动发出的。
比如,当你下意识地凭感觉去思考或者去做某事的时候,你的想法和行为可能是被动触发的,就像看见奶油蛋糕后,你的大脑会产生“想吃”的想法一样,即使你刚刚吃饱你也不会觉得刚才的想法有多么奇怪,因为你压根没意识到。
很多完美主义者的某些思维,可能都是来自大脑的默认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被大脑自动调取后触发,也就是说,他们丝毫不会主动参与大脑决策过程,说白了就是思想懒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动去思考,去辨别自己决策过程有助于减轻完美主义倾向,当然我想强调一点,追求完美和追求更好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赤裸裸的理想主义,后者更像是现实和理想主义的结合。
为什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达到完美所付出的代价是无穷大的
完美意味着达到100%,可现实世界是存在误差的。世界上最精确的机械表仍然有0.3秒的误差,为什么机械师不做到0误差这样看起来不是更加完美吗?
第一,做不到。误差可能经过不懈地努力缩小到小数点的后几位,但是不会为0。
第二,成本高。事情完成的质量和付出的成本更像是“S曲线”,超过曲线中第二个拐点后,大力加大成本的投入,对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微乎其微。
当今时代,把所有必需要做的事做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的我们,除了每天的工作、生活以外,还被各种的信息、娱乐所干扰,时间利用率下降,总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24小时,在有限的时间中我们依然不能只干一件事,而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因此,在大环境下,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要是第一,先完成,再完美(更好)”。当越来越多的必须要做得事能够完成之后,我们也会得到成长,我们打打提高完成这件事的时间,从而花时间去让它变得更好。
追求完美可能并不是你的愿望,而是你逃避惩罚的借口
有的时候,你追求完美的内在动机可能只是——防止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受到他人的指责或者讽刺。
这种行为是人类天生的防御机制,为了防止自己暴露在不舒适且对自己利于的处境中。
这和“自我辩护”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是直接选择“不完成”,从而有借口证明自己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时间不够导致的。后者是对自己“犯的错”做一个合理的解释,以至于让他人相信“他犯的错”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因为他本人非常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