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爷爷过80岁生日,我如愿能够回到家为老人家庆生,这已经是我今年回家的第三次了,可是这次,我依然对父母给出的理由是:我请了年假。
是的,父母并不知道我辞职,更不知道我现在在做自由职业。
在爷爷的生日宴上,妈妈紧挨着我,坐在我左手边,我正忙着跟七大姑八大姨寒暄,突然妈妈问我:“你朋友圈把我屏蔽了?”
我差点没把嘴里的红酒喷出来。
只能佯装镇定,说:“啥?我屏蔽你?什么意思?”
“给我们家新房做装修设计的那个姑娘小张,她上次跟我说,你发了个什么买口红的朋友圈”
我赶紧打断:“口红?她看错人了吧,我从来不用口红啊”
后来妈妈便没有再说什么,我也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要问我这次聊天什么感觉,我只能说“心有余悸”。
上面的对话中,我说了两个谎:那条朋友圈是我发的,我也确实屏蔽了我妈。
在离家返京的那个晚上,老妈跟我说话异常地温柔,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摸着我的脸:“乖,我知道你们北漂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你要知道,妈妈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一边哽咽着抹眼泪,一边还不让她发现。
其实我屏蔽她只是因为我的朋友圈“太劲爆”怕吓着她,没想到妈妈却以为我在外遇到了难处,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02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身边还挺常见。
我们每天都要发朋友圈,说老板怎样不近人情,说下班了去哪嗨,说夜深了睡不着还想着那个傻逼,我们的生活精彩的就像八点档的电视剧。
可在父母的印象中,我们还是当初那个乖乖听话、到点就回家、有什么都和他们说的乖孩子。
每到春节时,网上都会流传这个段子:回家前你叫Sabrina,回家后你叫春花。
每次看到我都跟着哈哈哈笑个两分钟,然后觉得也没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想过,到底为什么我们和父母的生活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差?
你用着最新款的iPhone,父母却连老人机都没能摸明白;你用着上千的护肤品,父母用着10块钱的大宝;你随便在外吃一顿下午茶,够他们一天的伙食费;自己每年欧美日韩自由行,送父母去个农家乐都觉得自己孝顺的不得了。
我们越来越陶醉在这种自我催眠当中,总以为自己每月定时打钱,生日节日礼品不断,绝壁已经是个大孝子了,但父母缺的真不是你的钱。
03
大多数上班族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都是下班后或是节假日,北漂一族就更不用说了,可能每年也就只有过年那几天能见到父母。那么在这仅有的几天中,扪心自问你有多少时间是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是每天和朋友同学吃喝厮混,还是在家抱着手机刷刷刷?
在父母需要你教他怎么用微信发红包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在父母需要你陪着他看春晚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在父母想要跟你聊聊天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我知道,你会说:“和父母的代沟太大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我们这代人的想法;父母在老家,而你在大城市,你们的消费习惯都不一致,你用的、吃的,可能他们都没听过没见过”
可是,你知道吗,在你小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
你什么都不懂,一双带彩灯的鞋就兴奋地像个二傻子,父母有嫌弃你么?反而觉得你可爱吧?那你为什么不能多一些耐心和心疼呢?
如果你能多把在外面的生活说给他们听,能把听到的段子说给他们听,说不定他们也就慢慢懂了你。
和父母一起成长,别把他们留在旧时光里。
等哪一天,你发的表情包父母都能看明白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