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首先声明一点,我是很不赞成语文学习中给孩子所谓“标准答案”的。至于原因,不妨解释一下。
其一,文本是需要多元解读的。常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一千个读者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那估计莎士比亚会发疯。读《水浒传》,武松连喝十八碗“出门倒”后上景阳冈,后人称之为英雄本色,如果我谓之“酒壮怂人胆”你觉得错吗?店家再三劝阻他却不听,这样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能给年少的读者带来多少好的影响呢?可是,我们偏偏犯了主题先行的错误,制定答案时一切都往“英雄形象”上靠,岂不误人子弟?
其二,设立标准答案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进而导致质疑意识的缺失,要么人云亦云,要么胡乱发泄。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在以前的教材中,有一篇《宋定伯捉鬼》的文章一提到鬼,学生受常规思维的影响,立马想到的是“鬼是可恶的”、“人是聪明的”,纷纷为人的聪明机智叫好,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后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启发学生从批判人“不够诚信”的角度入手,学生才恍然大悟似的说,原来教材也可以这么解读啊。
凭什么就一定认为鬼是邪恶的呢?对照西方电影《人鬼情未了》,我们的情商多么肤浅。
好在这篇课文给删掉了,但反思一下,我们给孩子一元的东西太多,人为的正能量太多。
其三,设立“标准答案”会导致学生思维简单化,不仅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请看下面的一个口语交际题,题目是这样的: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小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小明①
李老师:噢,小明啊。
小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小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小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答案示例: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小明。
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这样的答案,干巴巴的像被提纯的蒸馏水一样,没有任何的人味。学生的思维就是这样被简单化的。
如果一个学生答案是这样的:①李老师你猜我是谁?③哈哈!太棒了老师,您竟然能一下听出我的声音来。我们怎么见呢?④拜拜,李老师。
在这个答案里,有调皮的孩子,有快乐的笑声,更有可亲可敬的老师,不更好吗?
当然还有更多的答案,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四,设定“标准答案”会严重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有了标准答案,老师省时省力了。有学生说,现在上语文课,就是比照着课件抄答案背答案,无聊透了。唉!惨不忍睹。
其五,目前的语文教学对思辨性培养严重缺失。我们的孩子仍旧沉浸在“尿布时代”的往事里,胡编乱造。这也不怪学生,当下的语文教学,没有几个老师重视写作与阅读,因为那不是可以用标准答案来衡量的。说句不客气的,如果阅卷老师的眼睛能在一个孩子的作文上停留1分钟,哪怕停留30秒,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是现在的样子。
……